四月大风忽怒号,万山撼水如秋高。中天飞雨如飞涛,须臾大地遍泽膏。
耕者莳者浑不劳,群儿拍手笑桔槔。买牛者子惟卖刀,起而视之满征袍。
举酒浩歌乐陶陶。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在大风中劳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四月”是春季,“大风歌”是诗题;首联写大风突降,万山摇动,大地一片泽膏,接着写农民耕田莳地而不用劳力,孩子们拍手笑嬉,“买牛者子惟卖刀”,农事繁忙,起而视之满征袍。颔联写农民在大风中不惧风雨,继续忙碌的情景。颈联写农民举酒浩歌,快乐陶然。尾联点出“大风”,并抒发作者的情怀。

【答案】

译文:四月里刮起了大风,天地万物都为之动摇。风卷云涌,飞雨如瀑,顷刻间,大地上就泛起了层层白浪。

农夫们和庄稼汉儿们全不愁,他们挥汗如雨地耕种着田地,孩子也拍着手笑个不停,好像在说:“这把犁比那把刀还要锋利!”

那些卖牛的人,现在却只能卖一把刀了!大家都兴高采烈,拿起酒杯,大声吟咏,歌声悠扬快乐无比。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当时,诗人被贬为江陵司马。诗人在江陵期间,曾到江陵郊外去踏青赏花,又到江陵县北的沙水驿游玩。在沙水驿,诗人看到江陵县百姓在风狂雨急时仍辛勤劳作的景象,于是写下这首《大风歌》。

“四月大风忽怒号,万山撼水如秋高。”首联写大风忽降,万山摇动,天与地似乎要崩裂一般。“万山”指群山。“撼”字极言风势之大。“撼水”即摇动水面。“如秋高”以“秋”喻“高”写出了天气的酷寒,同时也突出了山摇水动之势。此句既写出了大风猛恶的程度,也写出了天气恶劣、气候寒冷的严峻局面。

“中天飞雨如飞涛,须臾大地遍泽膏。”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渲染风威,写大雨如注。“飞涛”指狂风暴雨,“飞”是形容雨势之大。《楚辞·九章·涉江》:“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王逸注:“滔滔,疾貌;鳞鳞,多貌也。”“须臾”是形容风停雨歇的短暂。“遍泽膏”指大地到处都被雨水淋湿。

“耕者莳者浑不劳,群儿拍手笑桔槔。”此句紧承上两句,写人们在风雨中依然勤劳地耕作。“耕者”“莳者”指农夫和园丁。“浑不劳”意思是说尽管天气恶劣,但大家仍然在劳动。“桔槔”是一种提水工具,由杠杆和绳索构成。“群儿拍手笑”是指孩子们拍手大笑。这句既写人们不畏风雨的乐观精神,又写出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形象。

“买牛者子惟卖刀,起而视之满征袍。”此句承接上两句,写农夫们虽然在风雨中劳作,但并不影响买卖牛刀的生意。“买牛者子”指买牛的人,“卖刀”是说卖菜刀。“征袍”指官服。这句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举酒浩歌乐陶陶。”尾联写人们举杯痛饮,放声歌唱,欢乐无比。

这首诗写农民在大风中劳作的情景,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既写了风狂雨骤的恶劣气候,又写出了农民在风灾中依然勤劳劳作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生动自然,富有民歌风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