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襟怀绝潇洒,挥毫往往凌董马。
平生一笔颇自珍,数尺新图为君写。
齐山遥接吴山青,碧波万顷孤帆征。
东风绿遍汀洲草,总是歧亭离别情。
一向江南一江北,离情浩荡嗟何极。
正如江上之碧波,纵有井刀那剪得。
当时已足令心愁,如今况复隔罗浮。
掩图却上高台望,但见远海连天流。
暮归朝出谁与侣,蜃雾蛮烟结凄楚。
木棉花落鹦鹉飞,苦竹丛深鹧鸪语。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周伯宁春晴江岫图为吕仲善题 - 描述了一幅描绘春天晴朗江景的图画。”周伯宁”和”吕仲善”可能是作者的名字或者与诗有关联的人物。
- 尚书襟怀绝潇洒,挥毫往往凌董马 - 描述一个官员具有非凡的气度和才华,他常常能轻松地超越古代的名将如孙武、孙膑和韩非子等人。
- 平生一笔颇自珍,数尺新图为君写 - 表示这位官员对自己的笔迹极为珍惜,并特意为某人画了一幅新的画。”君”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亲人。
- 齐山遥接吴山青,碧波万顷孤帆征 - 描述了远处的齐山与近处的吴山相连,海面上波浪万顷,一只孤帆正在远航。
- 东风绿遍汀洲草,总是歧亭离别情 - 东风使得汀洲草变得翠绿,象征着离别之情。
- 一向江南一江北,离情浩荡嗟何极 - 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和北方都深深的思念,这种情感是如此浩瀚,以至于难以用言语表达。
- 正如江上之碧波,纵有井刀那剪得 - 这句话比喻了尽管有最锋利的井刀也无法切割江面上的碧波,形容感情深重到无法割舍。
- 当时已足令心愁,如今况复隔罗浮 - 暗示过去就足以让心情陷入忧愁,而现在更因为距离而感到更加的痛苦。
- 掩图却上高台望,但见远海连天流 - 诗人放下画作,登上高台远眺,只见无边无际的大海在流动。
- 暮归朝出谁与侣,蜃雾蛮烟结凄楚 - 描述了诗人独自行走于黄昏归来或清晨出发时,面对的是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些都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忧郁与孤独感。
- 木棉花落鹦鹉飞,苦竹丛深鹧鸪语 - 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从春天的木棉花落变成了秋天的鹦鹉飞翔,以及深林中的苦竹丛中传来鹧鸪的叫声。
接下来是每句的译文:
- “周伯宁春晴江岫图为吕仲善题”:这是一幅描绘着春季晴朗江景的图画,作者是吕仲善。
- “尚书襟怀绝潇洒,挥毫往往凌董马”:这位官员胸怀宽广且才华出众,他的笔触常常能够超越古代名将孙武、孙膑和韩非子等人。
- “平生一笔颇自珍,数尺新图为君写”:这位官员对自己一笔一划都非常珍视,并为某人特意画了一幅新的画。
- “齐山遥接吴山青,碧波万顷孤帆征”:远处的齐山与近处的吴山相连,海面上波浪万顷,一只孤帆正在远航。
- “东风绿遍汀洲草,总是歧亭离别情”:东风使得汀洲草变得翠绿,象征着离别之情。
- “一向江南一江北,离情浩荡嗟何极”:诗人对南方和北方都深深的思念,这种情感是如此浩瀚,以至于难以用言语表达。
- “正如江上之碧波,纵有井刀那剪得”:这句话比喻了尽管有最锋利的井刀也无法切割江面上的碧波,形容感情深重到无法割舍。
- “当时已足令心愁,如今况复隔罗浮”:暗示过去就足以让心情陷入忧愁,而现在更因为距离而感到更加的痛苦。
- “掩图却上高台望,但见远海连天流”:诗人放下画作,登上高台远眺,只见无边无际的大海在流动。
- “暮归朝出谁与侣,蜃雾蛮烟结凄楚”:描述了诗人独自行走于黄昏归来或清晨出发时,面对的是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些都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忧郁与孤独感。
- “木棉花落鹦鹉飞,苦竹丛深鹧鸪语”: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从春天的木棉花落变成了秋天的鹦鹉飞翔,以及深林中的苦竹丛中传来鹧鸪的叫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江景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