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西昌城,秋色净闾闬。
去城未里馀,一阁摇霄汉。
悠然水竹居,清况亦云罕。
阁中虚且闲,回转恣登览。
低揖紫袍峰,前趋若下坂。
俯影入横塘,浮光上朱槛。
复道迂小楼,夹花明幽栈。
危桥柏径深,曲渚秋云绽。
苍茫不可穷,瞩空真如幻。
中公此坐卧,亦既适以衎。
相逢更扬眉,放怀共疏散。
长啸夜月孤,策杖江天晚。
应嗟华亭翁,覆船未成懒。
三峡余隐沦,亦自笑担板。
且勿复多言,饥索香厨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西昌游览名胜古迹时所写。全诗描写了诗人访友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先从舟中眺望远处的景色:船泊西昌城边,秋色如洗,城内外都十分宁静。接着描绘船行不远,便看到一座巍峨壮丽的高楼阁耸立于霄汉之中。然后诗人移步登高,游赏这清雅脱俗的水竹居处。在阁中漫步,回旋往复,尽情观赏。

下片写登阁后的所见所思。诗人由阁外远眺至阁内,再由阁内回到阁外,上下往返,尽兴而归。诗人登上楼阁后心情舒畅,于是低首揖拜紫袍峰,前趋若下坂,俯影入横塘。浮光上朱槛。复道迂小楼,夹花明幽栈。危桥柏径深,曲渚秋云绽。苍茫不可穷,瞩空真如幻。中公此坐卧,亦既适以衎。相逢更扬眉,放怀共疏散。长啸夜月孤,策杖江天晚。应嗟华亭翁,覆船未成懒。三峡余隐沦,亦自笑担板。且勿复多言,饥索香厨饭。

此诗以“访亦庵中千上人”作为全篇的开篇,表明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他是为了访友而来到西昌城,并希望友人能给予热情款待。然而友人并未在家,诗人只得在舟中等待。他乘舟西行,首先看到的是西昌城的美景,“维舟西昌城”,点出了西昌城的位置。“秋色净闾闬”,说明西昌城的景色很美。接下来写的是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去城未里馀,一阁摇霄汉。”“悠然水竹居,清况亦云罕。”“阁中虚且闲,回转恣登览。”诗人登上高楼阁之后,视野开阔,心中无比畅快。他环视四周,只见水竹相映,风景宜人。他驻足欣赏,不禁心旷神怡。

诗人继续游赏楼阁内的景物:“低揖紫袍峰,前趋若下坂。”“俯影入横塘,浮光上朱槛。”诗人在阁中漫步,四处观赏,心情愉快而舒畅。“复道迂小楼,夹花明幽栈。”诗人沿着曲折的小楼梯登上了楼阁,看到了夹杂着花儿的幽暗山道。“危桥柏径深,曲渚秋云绽。”诗人顺着陡峭的石桥前行,发现了一条深深的柏树小径;又沿着曲折的小溪前行,看到了秋天的云彩在水面上舒展开来。这些美丽的景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愉悦。

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美景,他继续游走,继续探索:“苍茫不可穷,瞩空真如幻。”诗人发现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仍然无法完全看清它的全部面貌。“中公此坐卧,亦既适以衎。”“应嗟华亭翁,覆船未成懒。”诗人感叹自己已经找到了一处可以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同时也为友人感到遗憾。因为友人曾经在这里遭遇过不幸的命运,所以诗人对他产生了同情和惋惜之情。

最后诗人与友人再次相遇并欢声笑语:“相逢更扬眉,放怀共疏散。”他们一起欢笑畅饮,共同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长啸夜月孤,策杖江天晚。”“应嗟华亭翁,覆船未成懒。”他们一起欣赏夜晚的月光,共同感受长江之水带来的凉爽。

整首诗通过对西昌城美景的描绘、对楼阁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与友人重逢时的欢声笑语等情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