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阴兀兀在城濠,一带因山影愈高。
倒照宿乌连埤堄,趁凉归卒绕周遭。
昼承古木临偏巷,夕转荒郊落野蒿。
漠北塞垣孤障在,云黄沙白更萧骚。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描写城影,“遥阴兀兀”,是说城在远处时隐隐约约的轮廓,“因山影愈高”是说城的影子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变化而变化,这两句写远景,写远景要抓住最能显示特点的细节,如“远望”“近观”“仰视”“俯察”“侧看”“斜视”等等;颔联写城影在夕阳下的景象,“倒照宿乌连埤堄”,“倒照”指夕阳把影子投到城外,而影子又投到城外的土地上,“连埤堄”是说城墙的影子一直连到城外的河堤上(埤堄就是河堤的意思),“趁凉归卒绕周遭”,是说傍晚时分,那些从城里出来乘凉的人围着城影打转儿,这句写了人,写的是人与城影的相互作用。颈联写城影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景象,“昼承古木临偏巷”,“昼承古木”是指日光照在古城的墙上,“临偏巷”是指阳光照射到古城的一条小巷,这句写了景,写的是光与影的关系;“夕转荒郊落野蒿”,傍晚时分,夕阳将城影投射到郊外的野蒿丛中,这句写了夜幕降临时城影的变化。尾联写城影在北方的辽阔空间中的景象,“漠北塞垣孤障在”,漠北塞垣是指北方边墙,孤障指孤立的屏障。“云黄沙白更萧骚”,意思是说云层像黄色的绸带,沙漠像白色的纱巾,天空显得更加凄凉萧条、悲壮苍凉了。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城影远远地矗立在护城河里,随着山势的升高它的影像也越高。
夕阳把影子投到城外,而影子又投到城外的河堤上(埤堄)上。
傍晚时分,人们从城里出来乘凉,围着城墙的影子打转儿。
白天,阳光照射到古城的墙上,傍晚时分,夕阳将城影投射到郊外的野蒿丛中。
北方的辽阔空间中,孤耸的边墙像一座座白色的屏障,天空显得更加凄凉萧条、悲壮苍凉了。
赏析:
这首诗以“城影”为题,写的是城中的城影。作者通过写城影来抒发诗人的情怀,表达对家乡、国家、人民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三句写城影在黄昏时的景象,第四、五句写城影在日落后的景象,最后两句写城影在天边时的景象。全诗以城影为线索贯穿始终,层次清晰。
前两句写远景:城影远远地矗立在护城河里,随着山势的升高它的影像也越高。“遥阴兀兀”,是说城在远处时隐隐约约的轮廓。“因山影愈高”是说城影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变化而变化。这两句写远景,写远景要抓住最能显示特点的细节,如“远望”“近观”“仰视”“俯察”“侧看”“斜视”等等。
后两句写夕阳下的城影,以及日落后的城影和天边的城影。“倒照宿乌连埤堄”,是说夕阳把影子投到城外,而影子又投到城外的河堤上。这两句写的是人,写的是人与城影的相互作用。“趁凉归卒绕周遭”,是说傍晚时分,那些从城里出来乘凉的人围着城影打转儿。这两句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城影的变化。“昼承古木临偏巷”,是说日光照射到古城的墙上。这一句写的是光与影的关系。“夕转荒郊落野蒿”,是说傍晚时分,夕阳将城影投射到郊外的野蒿丛中。这一句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城影的变化。“云黄沙白更萧骚”,意思是说云层像黄色的绸带,沙漠像白色的纱巾,天空显得更加凄凉萧条、悲壮苍凉了。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生动传神、细腻逼真、形象鲜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国家、人民的深情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