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龙山夕照空,衣冠高会凤城东。
从渠海内风流盛,输我尊前笑语同。
几处黄花如故里,他年绿野感秋蓬。
晚来白发颓中坐,欲改南山号醉翁。

【注】:

①龙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

②尊前:酒筵之前。

③黄花:即菊花,此处指菊。

④秋蓬:即蓬草,此处借指菊花。

⑤颓:衰败。

⑥醉翁:欧阳修号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

⑦南山:指滁州南面的琅琊山。

⑧会分得东字:分得的“东”字,意指滁州。

【注释】:

①这首诗是欧阳修在庆历四年(1044)重阳节时所作。

②龙山,即指滁州的琅琊山,山上有琅琊寺,风景秀丽,为北宋四大名胜之一。

③尊:古时盛酒之器。此句意为:酒筵之前。

④输:让、与。同:相同。

⑤几处黄花如故里:几处地方的菊花犹如故乡的一样。

⑩绿野:指滁州附近的原野,这里指滁州的郊外。

⑪感秋蓬:即感秋色,秋天的景色使诗人想起飘落的菊花和秋天的原野。

⑫晚来白发颓中坐:傍晚时,满头白发的诗人颓然地坐在酒席之中。颓然,颓丧的样子。

⑬改:更改。

【赏析】:

《九日滁州》作于庆历四年(1044)九月一日,当时作者正任滁州知州。诗写在重阳佳节,登高赏菊之际,与同僚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的情景。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意境高远清新,情致盎然。

首联“摇落龙山夕照空,衣冠高会凤城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坠,山峦苍翠,一片金黄;衣冠楚楚,宾朋满座,欢声笑语,气氛十分热烈。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物之美,更表现出了人物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氛围之中。

颔联“从渠海内风流盛,输我尊前笑语同。”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四海之内都充满了风流盛况,而自己有幸在这样的场合下与大家共同欢笑。这里的“风流”一词,既是对当时文人雅士风采的高度概括,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几处黄花如故里,他年绿野感秋蓬。”则是将诗人的感慨融入其中。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菊花,想起了秋天的原野,心中涌起一股怀旧之情。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当年那样游遍天下美景。于是,他决定回到故乡去享受那份宁静美好的生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晚来白发颓中坐,欲改南山号醉翁。”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他认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有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心。因此,他决心要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像陶渊明那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欲改”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真挚感人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古代文人形象。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