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糟床劈作柴,已呼儿子旋安排。
只愁新瓮能几榼,遂有高轩驻两阶。
永夜烛光邻壁骇,他年谈苑几人偕。
细君不学刘伶妇,晚出双鱼更自佳。
诗句一译:“舍不得把糟床劈成柴火,已经叫儿子去准备。”
译文注释:1. 舍不得把糟床劈成柴火:糟床是酿酒后剩余的酒糟,通常需要妥善处理。劈作柴火表示将糟床用于烧火,这在古代是一种资源节约的做法。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待酒糟的处理方式,表达了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他不愿意浪费任何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这种精神在当时可能并不常见,因此显得尤为可贵。
诗句二译:“只担心新酿的酒瓮里能装多少酒,于是便有了高高的轩窗停驻在两重台阶上。”
译文注释:2. 只担心新酿的酒瓮里能装多少酒:这里的“新酿的酒瓮”指的是新酿造的酒,而“能装多少酒”则暗示了诗人对酒量的一种担忧或期待。
赏析:诗人通过这个疑问句,不仅表达了对酿酒过程的思考,也隐含着对自己饮酒能力的质疑或自评。同时,通过提到“高高的轩窗”,诗人可能在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希望在品酒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优雅的氛围。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为诗增添了一份意境。
诗句三译:“永夜灯火通明,邻屋的墙壁都被惊动。”
译文注释:3.永夜灯火通明,邻屋的墙壁都被惊动:这里的“永夜”可能是指一个漫长的夜晚,而“灯火通明”则描绘了整个夜晚中,家宅里亮起的灯光。
赏析:诗人用“惊动”来形容邻居家的灯火,可能是为了传达出一种热闹或者喧嚣的氛围。这样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动感和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其生活的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社交方面可能比较活跃,或者喜欢与邻里交往。
诗句四译:“等到他年谈笑风生时,能有几人与我相伴?”
译文注释:4. 等到他年谈笑风生时,能有几人与我相伴:这里的“谈笑风生”形容的是与人交谈时气氛愉快、畅快淋漓的场景,而“几人与我相伴”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朋友数量的渴望。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孤独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生活中能有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诗句五译:“细君不学刘伶妇,晚年喜出双鱼图。”
译文注释:5. 细君不学刘伶妇,晚年喜出双鱼图:这里的“刘伶妇”指的是古代狂士刘伶的妻子,因为刘伶嗜酒如命,所以有“酒徒刘伶妇”之称。这里的“喜出双鱼图”指的是喜出望外,因为图中有双鱼图案。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与古人,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双鱼图”的喜爱,诗人展现了对家庭和睦、生活安稳的向往。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足常乐观念的理解。
《戏和石潭尝酒》是一首表达诗人自我约束、节俭生活态度的诗。诗人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资源的珍惜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