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椒风卷太湖波,勾践兵来踏浪过。
野老不知亡国恨,至今犹唱越人歌。
【注释】
夫椒: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勾践: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曾战败于吴国。风:吹动。太湖:即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波:浪花。野老:乡村的老翁。亡国恨,指国家灭亡的仇恨。越人歌:越国的民间歌曲。
【译文】
太湖的风吹动波浪滚滚而来,吴国的勾践兵过这里踏着浪花前进。
那乡间的老人还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唱着越国的民歌。
【赏析】
《东皋杂兴》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二首。诗人写太湖的美景,赞美了勾践兵过太湖的英勇事迹,同时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写得质朴自然,生动真切,感情深厚,意境雄阔,有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夫椒风卷太湖波”,起笔点明地点和时令,太湖波涛汹涌,风卷浪涌,一派壮阔景象。夫椒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勾践兵来,指吴王夫差率军北上,与伍子胥所率的楚、宋等国联军会战于夫椒之野(今安徽巢湖西南)。
“勾践兵来踏浪过”,承上启下,勾践兵来,是指夫差北上与吴国军队交战。勾践是越国的君主,他派兵北上迎战吴军。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战争前的紧张气氛,勾践兵来,说明吴、越两国之间即将发生一场激战,而太湖波涛汹涌,则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野老不知亡国恨”,紧接前句。勾践兵来,吴国军队北上,勾践兵临城下,夫椒地区已无险可守,吴军已经攻到家门口。这时吴国的老百姓还不知道将要发生战争,他们只知道要迎接勾践的军队到来。这里的野老就是普通老百姓,勾践兵来,他们不知道亡国之恨,却仍唱着越人的民歌,表现出他们对吴军的无知,也表现了他们对越国胜利的信心。这句诗写出了吴国人民的麻木无知,更突出了战争给越国造成的严重威胁。
“至今犹唱越人歌”,结句。勾践兵来,吴国老百姓无知,但越国人知道战争的残酷,因此勾践兵至,他们唱起越人的民歌以表达自己的心声。“至今”二字写出了越国人对吴国的警惕。这两句诗既照应开头,又引出下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吴国的老百姓无知而越国人警惕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经·小雅·北山》云:“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命,或久要故里。”这首诗的大意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