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丹井经行处,龙护生公夜讲台。
还忆两山群弟子,松枝西指望归来。
白云丹井经行处,龙护生公夜讲台。
注释:白云丹井,指的是道士炼丹的地点,此处代指道士的居所或者修行之地。生公,即释道安,东晋僧人,俗姓陈氏,河南人。曾于白马寺译经弘法,后隐居于江西庐山东林寺,是当时著名的僧人。
还忆两山群弟子,松枝西指望归来。
可能是指庐山的两山峰。群弟子,可能是在指与释道安一起修行的僧人或弟子。松枝西望,形容思念之情,盼望着弟子们早日归来。
白云丹井经行处,龙护生公夜讲台。
还忆两山群弟子,松枝西指望归来。
白云丹井经行处,龙护生公夜讲台。
注释:白云丹井,指的是道士炼丹的地点,此处代指道士的居所或者修行之地。生公,即释道安,东晋僧人,俗姓陈氏,河南人。曾于白马寺译经弘法,后隐居于江西庐山东林寺,是当时著名的僧人。
还忆两山群弟子,松枝西指望归来。
可能是指庐山的两山峰。群弟子,可能是在指与释道安一起修行的僧人或弟子。松枝西望,形容思念之情,盼望着弟子们早日归来。
首先给出这首诗: 京回次韵沈生 行见桐花发,归当芍药开。 路从天上去,人自日边来。 说法劳群听,承恩愧不才。 乍辞鳷鹊观,犹忆凤凰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诗句解释 - “行见桐花发”:在行走中可以看到桐树的花朵开始盛开(行见,意为在路上看到或行走中遇到;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 - “归当芍药开”:我回家的时候,芍药也应该开放了(归,指回家;芍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观赏植物
【注释】 次韵高尚朴初归草堂: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对故园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乱定吾犹在,庭花草自荣:意思是说在乱世之中我仍然健在,庭院中的花草依然茂盛。 忧时双鬓白,去国一身轻:意思是说忧虑国家大事使我两鬓斑白,离开祖国却感到身心轻松。 墟落人烟少,关河野燹明:意思是说农村村落里人烟稀少,大路上战火纷飞。 田园半芜没,无力倩人耕:意思是说田园荒芜了一半
【赏析】 《赏静轩》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以“静”为主题。作者通过描写赏静轩的景色和主人的品性来表现其“心斋”,即内心世界的宁静。 首联“云竹澹相于,深宜静者居”。意思是在安静的环境里,云竹显得更加淡泊,所以它最适合用来作为隐居的地方。这里的“云竹”指的是隐士居住的地方,而“澹相于”则是指云竹的清雅、高洁的气质。整句诗通过对云竹的描述,展现了隐居之地应有的环境氛围。 颔联“香飘晨梵合
这首诗是作者在韩园题词后,再次为韩园写诗。以下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名园新雨后,禅馆百花中。 译文:名园在新雨过后显得更加美丽,禅馆里百花盛开。 注释:名园:著名的园林。新雨:新的雨水。禅馆:禅宗寺院。百花:指各种花卉。 赏析:第一句描述了名园在雨水后的美丽景色,第二句描绘了禅馆内百花盛开的景象。 苔径萦纡入,萝龛窈窕通。 译文:苔藓覆盖的小径曲折蜿蜒地延伸进山中
【注释】 袁侍讲:名伯长。袁枚,字伯长,世称随园先生。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是袁枚在清雍正四年(1726)奉旨入值南书房,与侍读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李绂同为康熙皇帝的四子胤祯(乾隆帝)师傅,时人称之为“二袁”。 东南文献复何人:东南,这里指北京。东南文苑,指京城的翰林院(官署)。“东南”句说京师翰林院人才济济,有谁能继往开来? 一代鸿文制作新:历代的鸿篇巨制,都是新的创作。 华盖星辰天密迩
这首诗是诗人在解官归乡后,与友人伍公年相会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慨。 次韵答伍公年二首其二 解印辞河曲,携家近碧山。 栖迟连草阁,来往隔松关。 见我殊同调,逢人只强颜。 相知仍恨晚,谈笑竟忘还。 注释: 1. 解印辞河曲:解下官印,离开黄河弯曲的地方,即官场。辞河曲,辞去官职,离开官场。 2. 携家近碧山:带着家人靠近青山。携家,携带家人
【解析】 “佳公子”指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是吴国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在帮助吴国强盛后,因遭谗言被迫逃亡到楚国。楚平王贪图他才能大,就让他担任太宰,并把两个美女进献给他。伍子胥对这两个美女说,我见到美女就想到勾心斗角,看到她们的容貌就想到人世间的丑恶。于是将两位美女杀掉,并挖出两只眼睛悬挂起来,以警告自己和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答案】 译文: 乱世中
【注释】 ①相从乐:相互随从,共欢乐。 ②赋式微:作《式微》。 ③言思倚闾望:说想要到亲戚家去看望他们。倚:倚靠;闾,里门。 ④梦逐白云飞:《式微》诗云:“胡为乎泥中?”此处指梦中追逐白云而逝。 ⑤蟋蟀依苔井:蟋蟀在井上爬动。 ⑥蟏蛸在板扉:蟏蛸(即壁虱)。在门上爬来爬去。 ⑦五色线:古时女子出嫁,要织一条五色丝线作腰带,称为“五色线”。 ⑧补老莱衣:据传说,春秋时期隐士老莱子七十岁入陈相见孔子
江南地区春雪覆盖大地,送你到京城作贵宾。 冀北群马空荡荡,海上珊瑚真稀奇。 中朝自古以来有师法,开士只今多大夫。 万言草奏明光里,阴翊王度像唐虞。 注释: 1. 锯上人:指僧人。 2. 皇都:指京师或首都。 3. 冀北遂空群騕袅(wěi bù suí qún niǎo niǎo):冀州以北的群马已空,比喻战乱已平。群騕袅,骏马。 4. 海东生此真珊瑚:东海出产的珊瑚真是难得。 5. 中朝
次韵赵尚书小瀛洲 鳌海晴分五色霞,凤池多隐列仙家。 黄封敕送宫壶酒,青鸟偷衔御苑花。 云阁春阴迎步辇,月明秋影动归槎。 君王旧听尚书履,回首银瓶隔绛纱。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的作品《赵子期尚书小瀛洲》,诗中描绘了尚书省轩名“小瀛洲”的景象,并以此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以下是详细的诗句注释及翻译:
【释义】 两街都录有司存,共喜吾家得辨臻。 辅教有书勤献纳,洗光佛日荷尧仁。 【注释】 “两街”,指中和、升平二街。 “辨臻”,即辨士,指能明辨是非的人。 “辅教”句,辅教者,辅佐教化之人也。勤献纳:勤于上交推荐。 “洗光”句,佛教谓佛性本净,为无始劫来诸恶所染,须以大智慧力洗涤除灭之。此处指佛经教义,借指佛教。 【赏析】 此诗为酬答友人之作,诗人在中和元年(785),应诏入京,授左拾遗
注释: 江东纸价最近能高,词客们春天里兴致更旺盛。 年老才情完全耗尽,徒劳地让雪花般的茧子来到东皋。 译文: 江东的纸张价格近期会更高,词人的春天兴致更加旺盛。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情逐渐消失,白白地让雪花般的茧子来到东皋。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小诗。首句写江东的纸张价格近期会更高,词人的春天兴致更加旺盛。次句写由于年老多病,才华减退,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挥洒自如了。末句则点明题旨
【注释】 宝地:指佛教圣地。珠林:指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灵山,也泛指佛教寺庙、寺院。白沙:指净土宗所崇信的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又因净土宗以“念佛”为修行之门径,因此又称“念佛”。柴车:指载运经书的牛车。行客:行者,指僧人或出家人。开梵(fàn):指诵经说法。毵(sān)毵:形容花多而乱的样子。落加裟(jiā fú):即袈裟。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诗的特点是一问一答,或答非所问,或答中有答
【注释】 寄夫璞和尚:寄给丈夫的诗。 对御经筵(jiàn):皇帝坐朝时,学士们侍立在文德殿两侧,为皇上讲读经史。 长绕雨花台:环绕着杭州西湖边的灵隐寺,因寺旁有花台,故以“雨花”名。 百官:指朝廷文武大臣。 弹指:佛家语,表示时间过得极快,一转眼就过去了。这里借指皇上听经的时间短暂。 天台智者来:指佛教高僧智顗来到宫中讲经。智者:指佛教禅宗大师慧可。 【赏析】 《寄夫璞和尚》是一首七言律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六十馀州旧化风”,六十馀州:指的是当时中原地区。化风:指佛教文化。这里指佛家文化的流传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流传今复到江东”:流传到今天的佛家文化再次在江东出现。“龙盘虎踞京华地,圣主重兴佛陇宗”:京华:京城,这里指长安。陇宗:即陇右地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的画面。首先,诗中的"碧海蓬莱外,扶桑日本东"描绘了一幅大海和远方的日本的景象,其中"碧海"和"蓬莱"都是仙境的代名词。接着,"居然成绝域,久矣染华风"表达了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也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诗句“王化能柔远,遐琛亦会同”中,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尊重和理解,认为文化的传递可以跨越国界。然后是“佛书龙藏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