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樗实散木,三年逾十寻。
形质虽偃蹇,柯叶自萧森。
物生各有适,小大在所任。
敢期当世用,聊致东溪阴。
清风树下至,和我邱中琴。
群鸟亦萃止,怀人遗好音。
各遂天地性,庶当君子心。
培根在封植,种德务华深。
逍遥乐其下,永愿辞朝簪。

【注释】

彼樗:指樗树,一种落叶乔木。散木:不材之木,不成材。逾(yú):超过。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偃蹇:高耸、屈曲的样子。柯叶:树的枝条和叶子。萧森:萧条凄凉。适:适宜。任:任用。当世:当代。东溪:山名,在今江西清江县北。阴:同“荫”。清风:清风树,即梧桐树,又称梧楸,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邱中:指隐居之地。琴:古乐器,用桐木制成。萃止:聚集。怀人:怀念朋友。遗音:遗留下来的音乐。各遂:各自顺从自然。天地性:自然的本性。培根:培植树木根。封植:栽培培育。务:务必。华深:花果繁盛。逍遥:悠闲自在。永愿:永远心愿。辞:推辞、谢绝。簪:古代冠饰,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戴。

白话翻译:

那棵樗树的果实是散木,三年时间能超过十丈长。它的形态虽然高耸屈曲,但它的枝干和叶片却显得格外苍老。万物生长都有适合的环境,大小各有它的作用和用途,我不敢期待这株樗树能够被当代所用,只是把它种在我的东边山林里享受那份清幽与宁静,让它和我一起弹琴吟诗,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些鸟儿也纷纷聚集在这里,和我一起欣赏这份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们相互思念对方,怀念那些逝去的朋友,他们留下的音乐和音律,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我们努力培养自己,一定要把德行培养到最高境界,让它们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快乐。我们可以在这树下逍遥自在地生活,永远不想离开这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名利地位。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在长安时,曾因上书言事触怒肃宗,受到贬谪,于是隐居于东溪。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隐居后所作。

诗人以樗树自比,表现了诗人的志向。他认为樗树是一种没有实用价值的无用之木,但却具有坚韧不拔、傲视寒风的精神,因此诗人希望自己像这种樗树一样,即使不被世人所重用,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随波逐流。

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鸟儿共处,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通过描绘自己与鸟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他认为隐居生活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方式。他希望通过隐居生活,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