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是沙埋骨,欣闻息已苏。
一毡吞未尽,双眼泪将枯。
又得吾良友,仍馀尔罪夫。
从今知死易,镇日好相呼。
【注释】
喜薪夷:即李喜薪。李喜薪(923~965),字夷父,幽州昌平人。后唐庄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御史大夫。
拼:勉强。
沙埋骨:沙尘暴将死者埋葬。
欣闻息已苏:听说他病已经好了。
一毡吞未尽:指用毡子裹着的尸体还未吃完。
双眼泪将枯:指李喜薪的两位亲人哭干了泪水,形容其悲痛之深。
良友:好的朋友。
罪夫:受冤屈的人。
从今知死易:今后知道死容易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李喜薪的一首悼念诗。李喜薪是唐朝的名将,为官清廉,为人刚直不阿,在战乱年代,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职。这首诗是他获释回朝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李商隐赠诗以慰。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壮,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其坎坷命运深深的同情。
首联“拚是沙埋骨,欣闻息已苏”,描绘了一幅生死离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夸张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不幸命运的同情。
颔联“一毡吞未尽,双眼泪将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友人的哀痛之情。诗人用“一毡”来比喻朋友的尸骨,“未尽”则暗示着朋友的生命尚未终结。诗人用“双眼泪将枯”来描述自己的悲痛之情,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又得吾良友,仍馀尔罪夫”,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用“又得”和“仍馀”两个词汇,强调了自己的幸运和解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从今知死易,镇日好相呼”,诗人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诗人表示希望友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不再畏惧死亡,同时也期待友人能够时常与他联系,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