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絮蒙头卧,霜风奈若何。
虚庭迎木客,汲井煮桑鹅。
适性此云足,容躯不在多。
小僮存道意,袖手听长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重和”“敝絮蒙头”、“虚庭”、“汲井煮桑鹅”等关键词;然后分析诗句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此诗写诗人在深秋时日里闲居无事的情景。首联两句是说:我披着旧絮睡觉,面对寒霜,又有何办法呢?“敝絮”即破旧之棉絮,这里比喻自己穷困潦倒。“蒙头”是把被子盖到头上,表示躺卧的样子。“奈若何”即无可奈何。

颔联“虚庭迎木客,汲井煮桑鹅”,写的是自己闲居无事,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自在,故用“木客”指来客,也可以说是闲人;“汲井煮桑鹅”,则说明生活俭朴。

颈联两句,“适性此云足,容躯不在多”,“适性”即顺应自己的性格;“适性此云足”,意思是说: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如此而已。“容躯不在多”,意谓身体不追求太多,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尾联“小僮存道意,袖手听长歌”,写的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相互敬重,以歌为乐,表现出了诗人淡泊自守的生活态度。

【答案】

(译文)

我披着破旧之棉絮躺着,面对寒霜,又有什么办法呢!空寂的庭院迎接过客,用汲水之法烹煮过桑鸭。

顺应自己的性情足够了,身躯不必追求太多。小僮存在敬意,我就袖手聆听长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的五言律诗。开头两句写贫居生活的艰辛,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却能安于现状,对人生境遇采取随遇而安的态度。中间两句写闲居生活中的乐趣。最后两句通过写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以及客人对主人的礼让,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生活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