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晓相逢隔岁期,只争一宿惜分离。
论交死地情加重,定罪寒边老不疑。
愁到尽头宁再换,顽深彻骨更难移。
眼看归路消残晷,眄眄春来未可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除夕别皈藏**
除夕之夜,告别了老朋友皈依(或名归)藏。
**明晓相逢隔岁期**
第二天清晨,我们重逢,却只能隔着一年的时日。
**只争一宿惜分离**
只为了这一晚的相聚,宁愿忍受长久的别离。
**论交死地情加重**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的友情被深深地触动,情感更加深厚。
**定罪寒边老不疑**
即使被判罪流放到寒冷的边疆,我们也毫不怀疑彼此的忠诚和信任。
**愁到尽头宁再换**
无论走到生命的尽头,我宁愿再换一个朋友。
**顽深彻骨更难移**
深厚的友谊就像这骨头一样坚硬,难以改变。
**眼看归路消残晷**
看着太阳逐渐落山,知道回家的路也快要消失了。
**眄眄春来未可知**
春天即将来临,但我无法确定你是否还能回来。
注释:
- 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 明晓:早晨。
- 相逢:遇见,会面。
- 隔岁期:一年的时间。
- 只争一宿:只为了这一晚上的相聚。
- 论交:指结为朋友,建立友谊。
- 死地:比喻极危险的境地,这里指的是生命垂危的状态。
- 定罪:判罪,处以刑罚。
- 寒边:寒冷的边境地区,这里指被流放之处。
- 老不疑:形容彼此之间的友情非常坚固,不会因为时间或距离而改变。
- 愁:悲伤、忧虑。
- 顽深:固执且深刻。
- 彻骨:深入骨髓,形容感情强烈或深刻。
- 消残晷:消失,这里指时间流逝,太阳下山。
- 眄眄:目光远望的样子,这里指期待。
- 春来:春天到来。
- 未可知:不确定,不能确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故友之间深厚的友情。首句“除夕”点明了时间和背景,次句“明晓相逢隔岁期”,描绘了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和心境。第三句“只争一宿惜分离”反映了他们珍惜相处的每一刻,不愿轻易分离的心情。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因生死关头加深了的友情,以及在流放中的坚定信念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内心的期盼。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真挚友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确定性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