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边庭岁尽时,孤灯空照两茎眉。
三年尚未喂豺虎,一息还将报我师。
绕座诸山皆老宿,才言大法已支离。
归堂稳卧不须守,榾柮烧残冷自知。
【注释】
除夜:除夕。
又到边庭岁尽时,孤灯空照两茎眉。
——诗人又来到边庭,已是年关将至,然而他只能独自点着一盏孤灯,照着自己那稀疏的两缕白发。
三年尚未喂豺虎,一息还将报我师。
——三年来,自己虽然未曾杀过豺虎,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像报答恩师一样报答朝廷和人民。
绕座诸山皆老宿,才言大法已支离。
——周围的山峦都像老人一般苍老,而自己所学的大法也因为战乱而支离破碎。
归堂稳卧不须守,榾柮烧残冷自知。
——回到自己的房间安稳地躺着,不必再去看守,自己知道那些被烧毁的经卷已经冷却了。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萨都有感于国难深忧,思念故园亲人,怀念家乡山水,表达自己渴望为国立功、效命朝廷的思想感情的作品。
首句“又到边庭岁尽时”,诗人直陈自己来到边庭,已是年关将近。“岁尽”二字表明诗人来到的时间是在一年之末,也就是新年之前。这一句交代了自己到达边庭的具体时间,为下文写诗人对国家、人民的忠诚作了铺垫。诗人来到边庭,已经是年关将至,可是自己却无法和家人团聚,只能在寒风凛冽的夜晚,独自点起一盏孤灯,映照着自己两缕稀疏的白发。这一联诗,诗人用“又到”、“岁尽”、“孤灯”、“两茎眉”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人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
中间两句“三年尚未喂豺虎,一息还将报我师”更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三年尚未喂豺虎”指的是诗人在边庭生活了三年,还没有杀过豺虎之类的野兽;而“一息还将报我师”则是指即使只余下一口气在,也要像报答师长一样报答朝廷和人民。诗人以豺虎自比,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心耿耿,也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接下来三联诗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自己的感慨。“绕座诸山皆老宿,才言大法已支离”,“绕座诸山皆老宿”,指的是周围的群山如同年迈的老人一般,而“才言大法已支离”,则是指自己所学的大法因为战乱而支离破碎。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所学的大法的失望之情,也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心。
最后一句“归堂稳卧不须守,榾柮烧残冷自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安然地躺下,不再去看守,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战争结束,等待着国家和人民得到安宁。同时,他也明白那些被烧毁的经卷已经冷却了,那些曾经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知识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而他也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这句诗既写出了他对未来的无奈和失落,也流露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接受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