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步即相思,依旧崎岖冷独支。
只雁负霜沙上至,野僧将月杖头随。
总来雪窖堪长往,那见龙津更不离。
归到柴扃闲未掩,啾嘈寒雀共论诗。

【注释】

雪斋:作者住所。柴扃:柴门。啾嘈:鸟鸣声。

【赏析】

《归自雪斋》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一首,写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和与大自然亲近的感受。全诗写得平实自然,清新淡雅,不事雕琢,却有一种质朴之美;平淡中有真情,朴素中见高韵。

首联“出门一步即相思,依旧崎岖冷独支”,开门见山,点出“相思”二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出门”即表示诗人已经回到家乡。“出门”与“一步”之间,有一段距离,“出门”与“出门”之后,也有一段距离,而“一步”与“一步”之间,则更短,所以诗人说“即相思”。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之切。“依旧崎岖冷独支”,用“依旧”、“崎岖”、“冷”等词语,描写诗人归家时的心情和环境状况。诗人归来后,心情孤寂、冷落,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只有自己独自面对这崎岖冷清的环境。“依旧”,说明诗人归来后,并没有感到轻松愉快,反而更加孤独寂寞。诗人在归途中,还曾遇到一只雁,这只孤雁负着霜沙飞来,它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安慰,但这种温暖和安慰只是暂时的,不久又会感到孤单寂寞。

颔联“只雁负霜沙上至,野僧将月杖头随”,进一步描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归途中还曾遇到一只雁,这只孤雁负着霜沙飞来,它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安慰。然而,诗人很快就发现,这种温暖的陪伴只是短暂的,很快又会感到孤单寂寞。于是,他开始怀念起以前在故乡时的生活。诗人想起故乡的山水风光,想起了与乡亲们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时,他遇到了一位名叫野僧的人,这位野僧带着月色跟随在他的身后。这位野僧的出现,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意外的惊喜,也给他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受。

颈联“总来雪窖堪长往,那见龙津更不离”,继续描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归途中曾遇到一只孤雁,这只孤雁负着霜沙飞来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安慰。然而,不久之后,诗人就感到孤单寂寞。于是,他想要去一个可以长久停留的地方,去一个可以陪伴他度过孤独时光的地方。他想到了雪窖,雪窖是一个可以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欣赏到雪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宁静和安详。同时,他也想到了龙津,龙津是一个可以陪伴他度过孤独时光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然而,龙津并不是他的家乡,所以他不能像在故乡一样享受那里的美景和氛围。

尾联“归到柴扃闲未掩,啾嘈寒雀共论诗”,进一步描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状态。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回到了那个曾经让他感到温馨和安慰的地方——雪斋。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欣赏雪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宁静和安详。然而,诗人并没有关闭柴门,也没有关上门去睡觉休息,而是选择在外面闲逛。他看到一只寒雀在窗外啾嘈地叫唤,似乎在与他对话。诗人听到寒雀的叫声,便拿起笔来写了一首诗,写下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被挂在墙上晾干后,就被寒雀啄食了一部分,只剩下了半截纸片。

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任何修饰描绘诗人的情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归家的心情,以及在归途中遇到的孤雁和野僧。这些描述都围绕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寂寞展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沉和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