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莲花国里人,黄沙此日暂羁身。
维摩有室能容傲,须达无钱为给贫。
地下三良魂可赎,山头二士骨犹邻。
何时雪底拈花话,方信穹庐别有春。
【注释】
闻何怀山延三子度岁:听到何怀山邀请他的儿子们一同度过生日。
本是莲花国里人,黄沙此日暂羁身:原本我是居住在莲花国度的人,如今却在黄沙之地暂时寄居。
维摩有室能容傲:维摩居士有一间房子,能够容纳他的傲气。
须达无钱为给贫:须达多没有钱,却愿意施舍给穷人。
地下三良魂可赎,山头二士骨犹邻:地上的三个好汉的灵魂可以赎回,山上的两个勇士的尸骨仍然相邻。
何时雪底拈花话,方信穹庐别有春:什么时候在雪地中和花朵嬉戏,才相信帐篷之外的世界另有一番春天的景象。
【译文】
听到何怀山邀请我儿子们一同过生日,
本来是莲花国的居民,今日却暂时寄身于黄沙之地。
维摩居士有间房子,能包容他的傲气,
须达多没有钱却愿意把钱财施舍给穷人。
地上的三个好汉的灵魂可以赎回,
山上两个勇士的尸骨依然相邻。
何时能在雪地里与鲜花嬉戏,
才能相信帐篷外世界另有春色。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被征召去京城时,与友人何怀山、须达等一起过春节的情景。
首联说:听说何怀山邀请我儿子们一同过生日。“闻”字点出诗题,说明这是一首应命而作的诗。“闻”字也透露了诗人因被征召到朝廷而心情沉重的复杂感情。本来诗人居住在莲花国里,那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今天他却要离开这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自然使他感到难过。颔联说:本来我是莲花国的居民,如今却暂时寄身于黄沙之地。这里的“本是”与“今是”相对照,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表现了他既留恋故乡、思念亲人,又不得不离开故乡、远赴朝廷的痛苦心情。颈联说:维摩居士有间房屋,能容纳他的傲气;须达多没有钱,却愿意把钱财施舍给穷人。这里通过维摩居士和须达多这两个典型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维摩居士虽身处尘世,但内心高洁,不慕荣利,所以尽管没有钱,却仍能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影响周围的人群。须达多则表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他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把钱财施舍给他人,体现出他那种超越功利的胸怀。尾联说:什么时候在雪底下与花儿嬉戏,才能真正体会到帐篷外世界的美好?只有真正体验过帐篷外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帐篷内世界的美妙。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