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寻常朝复夕,何当兹夕倍愁予。
莫将爆竹惊穷鬼,只合烧桐煮白鱼。
朔雪自能填客梦,春风无望到吾庐。
可怜年尽寒难尽,土榻斜眠枕破书。

除夕怀诸子:除夕夜思念诸子

注释: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诸子,子女。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夜怀念子女时所作。

译文:又是一年除夕夜,家人团聚,而我独自一人。我何时才能再过这样的团圆之夜,让我倍感忧愁?

赏析:除夕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家庭的团聚。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者却因为工作的需要而不能和家人团聚。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他反复地思考着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却又感到无法改变现状。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他对团圆之夜的渴望更加强烈。

  1. 亦是寻常朝复夕,何当兹夕倍愁予?
    注释:也是每天朝晚交替,为何今夜倍增我的忧愁?
    译文:虽然每一天都有早晨和夜晚的交替,但是今晚我的情绪却变得异常复杂。我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担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对我进行嘲笑和讥讽。

赏析:诗人用“亦是寻常朝复夕”表达了自己对日常琐事的淡然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而“何当兹夕倍愁予?”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此时此刻的心境,他感到自己的心情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沉重,甚至有些无助。这种情感的转变,可能是由于某种突发的事件或者内心的变化所引起的。

  1. 莫将爆竹惊穷鬼,只合烧桐煮白鱼
    注释:不要使用鞭炮来惊吓穷鬼,只需烧桐木做鱼,便可驱赶穷鬼。
    译文:不要使用鞭炮来惊吓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只需要用木头来煮鱼,就能够驱散他们的恐惧和忧虑。

赏析:这里的“惊”可以理解为惊吓或困扰之意。诗人认为,鞭炮声会打扰到那些无家可归、生活困苦的人,让他们感到不安。因此,他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用木头来煮鱼,通过这种方式来驱赶那些穷鬼,保护他们的安全。这种做法既简单又有效,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

  1. 朔雪自能填客梦,春风无望到吾庐
    注释:寒风吹来的雪花能够填满客人的梦境;春天的气息是无法吹到我居住的地方的。
    译文:寒风中飘落的雪花如同白色的羽毛一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在窗台上,覆盖在地面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些雪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还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它们轻轻拂过人们的脸颊,带走了一天的疲惫和烦恼,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滋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雪花的飘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它让人们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沉浸在这片洁白的世界里。同时,它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春天的气息无法吹到诗人的住所,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独自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变迁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1. 可怜年尽寒难尽,土榻斜眠枕破书
    注释:可惜一年即将过去,寒冷依然没有尽头,只能睡在不平整的土床上,枕头破了也没有人修补书籍被打破也无法修补。
    译文:令人惋惜的是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寒冷似乎仍然没有尽头,只能在不平整的土床上度过余生。即使枕头破损了也无人修补,甚至连书籍都被打破了也无法修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受。他感叹岁月如梭,时光易逝,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一切。他感到孤独无助,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度过余生。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时光,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