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何以送残年,自汲寒泉奠昔贤。
子庆挂冠甘永遁,幼安坐榻久将穿。
幸馀坑烬分僧钵,不少山癯问法筵。
谁道西来真有意,漫拈白拂竖空烟。
【注释】:
- 辛卯岁除:即辛卯年除夕。
- 辽东:古地名,今辽宁东部地区。
- 送残年:送别旧岁的年尾或岁月。
- 自汲寒泉奠昔贤:自己从寒冷的泉水中汲水祭祀前朝贤人。
- 子庆挂冠甘永遁:子庆指陶潜,甘愿放弃官职,长期隐居。
- 幼安坐榻久将穿:幼安指李商隐,坐榻指李商隐曾为令狐楚幕僚,久居其下。
- 幸馀坑烬分僧钵:幸馀指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他们曾经遭受打击,如今仍有残余,可以分配给僧侣使用。
- 山癯问法筵:山癯指李白、王维等诗人,他们在诗坛上造诣高深,但生活却很清苦。
- 谁道西来真有意:谁道西来指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认为西方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 漫拈白拂竖空烟:漫拈指随意挥动,白拂指白色的拂尘,竖空烟指在空中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辛卯年除夕夜所作。首句点明时序和主题,二句抒发感慨,三至六句描写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友人的关系。末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在开篇就点明了时序和主题——辛卯岁除,即辛卯年的除夕之夜。这种写法非常独特,它不仅让读者立刻明白了诗歌的背景,还为接下来的抒情铺垫了情感基调。
诗人通过“辽东何以送残年”一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这里的“何以”可以理解为“为什么要”,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年岁的留恋和不舍。同时,“送残年”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和展望。
诗人通过“自汲寒泉奠昔贤”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除夕夜祭拜先贤的情景。这里的“自汲寒泉”可以理解为自己亲自从寒冷的泉水中汲水来祭祀先贤,体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而“奠昔贤”则是指向先贤致敬,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诗人通过“子庆挂冠甘永遁,幼安坐榻久将穿”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的关系。这里,“子庆”指的是陶潜,“子庆挂冠甘永遁”可以理解为他辞去官职,选择隐居生活;而“幼安”则是指李商隐,“幼安坐榻久将穿”则是指李商隐长期担任幕府职务,生活困顿。这两句话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情,又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
诗人通过“幸馀坑烬分僧钵,不少山癯问法筵”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僧人的生活状态。这里,“幸馀坑烬分僧钵”可以理解为诗人曾经遭受打击,现在仍有残余可以分配给僧人使用;而“不少山癯问法筵”则是指诗人生活在清贫之中,但却有着深厚的佛学修养。这两句话既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互动,又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
诗人通过“谁道西来真有意,漫拈白拂竖空烟”两句,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里,“谁道西来真有意”可以理解为人们常常质疑佛法的真实性,而诗人则表示自己对此深信不疑;“漫拈白拂竖空烟”则是指他随意挥动白拂尘,仿佛在向空中飘荡的佛影致意,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晚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