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流民尔似僧,半床明月半床□。
□□□难聊相共,常恐肝肠未可凭。
天外幸能留破衲,世间岂尽丧良朋。
谈深舌冷书为枕,肯负中宵一碗灯。

【注释】

流民:指流浪的百姓。尔似僧:你像僧人一样清苦。□:床下,此处指床下的空间。□□□:指床下有草,所以难以聊共(交谈)。凭:依靠,倚靠。天外:指天空之外,这里泛指高处。破衲:破旧的衣服或头巾。中宵:深夜。

【赏析】

《同谦公谈》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与友人在月夜深谈,畅谈人生哲理的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句“我亦流民尔似僧”,以“流民”自比,以“僧人”自比,既写出了两人的境遇,也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理解和同情;“半床明月半床□。”两句,写两人在月光下畅谈的情景,“半床”一词,用得贴切生动,既写出了房间的狭小,又表达了友情的深厚;“□□□难聊相共,常恐肝肠未可凭。”两句,写朋友之间因志趣不同而难以长谈,但彼此的友谊却是深厚的,不能轻易割断的。

第二句“天外幸能留破衲”,写诗人在天外留下了破旧的衣物,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世间岂尽丧良朋。”两句,写诗人认为世间还有许多好的朋友,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就一定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两句话既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深化,又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

第三句“谈深舌冷书为枕”,写诗人在深夜里与朋友畅谈时,常常用书来垫枕头,表示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第四句“肯负中宵一碗灯。”两句,写诗人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和帮助那些需要关爱和支持的人。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博爱精神,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