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负心期力已非,年来多病愿俱违。
门庭既立仍虚待,云水行看此地归。
横出一枝犹寂寂,曾经三棒自依依。
客床半尺须频扫,拄杖时来问翠微。
证西堂新创落成二首
敢负心期力已非,年来多病愿俱违。
门庭既立仍虚待,云水行看此地归。
横出一枝犹寂寂,曾经三棒自依依。
客床半尺须频扫,拄杖时来问翠微。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敢负心期力已非,年来多病愿俱违。” —— 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初衷的自责和因年岁增长带来的身体不适而感到的遗憾。
- “门庭既立仍虚待,云水行看此地归。” —— 描绘了一个空置已久的场所,暗示着虽然建筑完成但尚未有人入住或使用。
- “横出一枝犹寂寂,曾经三棒自依依。” —— 形容某种孤独或是等待的情景,可能是指某种期待、希望或者等待某人归来的意象。
- “客床半尺须频扫,拄杖时来问翠微。” —— 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可能需要亲自打扫房间,且不时会有访客询问关于山中景色的事情。
- 译文:
- 不敢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努力,因为这些年身体不佳,许多愿望都未能达成。
- 家门已经建立却依然空荡荡,我在这里等待,就像云和水一样。
- 尽管有一枝横出的枝条(可能指某种象征),它看起来依旧孤寂。我曾经挥舞过三次(可能指某种仪式或活动)。
- 我的床位只有半米宽,需要频繁打扫。当拄杖的人偶尔来访,我也会向远处的青山发出问候。
- 赏析:
- 这首诗是明代释函可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情绪。
- 整体上,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自我状态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对于过去未竟之事的遗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
- 诗中的意象如“门庭”、“云水”等,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此诗以简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