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沙苑总荆榛,暮景翻怜塞草新。
梦怯吹笳明月夜,别思啼鸟绿杨津。
身羸似学支公病,价贱还因伯乐贫。
几载冰霜愁力尽,何时重踏岭头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骊山沙苑总荆榛:骊山和沙苑是古代帝王狩猎的地方,荆榛则指草木丛生。这里描述的是一个荒芜的景象,暗喻社会的衰败和荒凉。
  2. 暮景翻怜塞草新:黄昏时分,草原上的草木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新生的生命力的羡慕和感慨,同时暗指自己的处境与草原上的野草相似,虽然历经磨难,却依然顽强生长。
  3. 梦怯吹笳明月夜:在寂静的月夜中,吹着凄凉的笳声。这里的“怯”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忧虑或对现实的无奈。
  4. 别思啼鸟绿杨津:离别之际,鸟儿在绿杨树上啼叫。这句描绘了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5. 身羸似学支公病:身体虚弱,如同得了支公那样的重病。这里的“羸”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体状况的不佳,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6. 价贱还因伯乐贫:尽管才华横溢,但却因为贫穷而卖不出价钱。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被低估的愤懑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7. 几载冰霜愁力尽:几年来,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这里的“冰霜”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而“愁力尽”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无奈感。
  8. 何时重踏岭头春:何时能够再次踏上那曾经充满希望的岭头,感受春天的气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9.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苦难深重的农民的同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老马的孤独、无助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老马的形象,更通过对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的巧妙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又富有哲理的诗意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