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吞声各一杯,游魂初下望乡台。
共归齐鲁丘园旧,但过城头鼓角哀。
泉底翻能见天日,沙边何必尽风雷。
阳春枯骨多生肉,从此关门日日开。
【注释】:
- 白水吞声各一杯:魏李二公灵榇,在白水中。饮泣各一杯,以尽哀痛。 白水:白色的水流。2. 游魂初下望乡台:魏李二公的游魂初到望乡台,即坟墓所在地。3. 共归齐鲁丘园旧:回到故乡齐鲁,在故乡的山园间。4. 但过城头鼓角哀:只是经过了城头的战鼓和号角声。5. 泉底翻能见天日:泉水深处,能看见太阳。6. 沙边何必尽风雷:沙滩边不需要用风吹动,就能感受到雷鸣电闪。7. 阳春枯骨多生肉:在春天里,枯骨也能长出新肉来。8. 从此关门日日开:从此以后,每天都可以开门了。9. 阳春:春季。10. 枯骨多生肉:指死者复活。“生”通“盛”。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前一首写送葬的情景,后一首则写丧葬之后的情景。两首诗一气呵成,一脉相承。
第一句:“白水吞声各一杯。”白水,喻泪水。魏李二公灵榇在白水流中,饮泣者各一杯以尽哀痛之情。“白水吞声”,语本《楚辞·九歌》之“泪罗江兮秋江流”,又引杜甫《哀江头》之“三吏三别”句而化。《文苑英华》卷七四引《李太白酒录》:“(李白)尝于洛阳酒楼作《拟古》十二篇……有‘白水何曾湿羽翰’之句,又云:‘玉盘珍十千,一曲云门秋’也。”此为李白对当时丧葬习俗的讽刺。
第二句:“游魂初下望乡台。”魏、李二公的游魂初到望乡台,指坟墓所在地。“游魂”,语本《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又引王逸《九思·忧国》:“魂兮归来!食予之魂。”
第三句:“共归齐鲁丘园旧。”回到故乡齐鲁,在故乡的山园间。“齐鲁”,泛指南北方地区。
第四句:“但过城头鼓角哀。”只是经过了城头的战鼓和号角声。“但过”,犹言经过。城头上传来阵阵战鼓与号角声,使人闻之不禁悲从中来。
第五句:“泉底翻能见天日。”泉水深处,能看见太阳。“泉底”,指地下的墓穴之中。“翻”,通“反”。
第六句:“沙边何必尽风雷。”沙滩边不需要用风吹动,就能感受到雷鸣电闪。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出雷声之猛烈。
第七句:“阳春枯骨多生肉。”在春天里,枯骨也能长出新肉来。“阳春”,春天。“枯骨”,指死去的人的尸骨;“生肉”,指复活的人。
第八句:“从此关门日日开。”从此以后,每天都可以开门了。“日日开”,语本苏轼《题西林壁》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谓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其景各异。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兼及抒情,借送葬之事抒发感慨时事、伤悼先人、感怀身世之情,并寄寓自己希望早日实现理想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