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却儒冠换衲衣,松门流水自栖迟。
曾寻郑子论心史,独向寒山问旧诗。
塞草蔓蔓应未刬,秋风飒飒易相思。
东来白马君知否,莫守孤岩日已欹。
寄无坏师
释函可
掷却儒冠换衲衣,松门流水自栖迟。
曾寻郑子论心史,独向寒山问旧诗。
塞草蔓蔓应未刬,秋风飒飒易相思。
东来白马君知否,莫守孤岩日已欹。
诗句逐句释义
掷却儒冠换衲衣:放弃传统的文人服饰,换上僧袍。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挣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松门流水自栖迟:在松树环绕的小溪旁居住和生活。这里的“流水”象征着清纯与自然,而“松门”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安详。
曾寻郑子论心史:曾在一位名叫郑子的人那里探讨过关于心灵和信仰的历史。这里的“心史”可能意味着内心的历史或精神历程。
独向寒山问旧诗:独自一人走向冷山(可能是诗人隐居的地方),向过去的朋友询问过去的诗歌。这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以及对过去友情的回忆。
塞草蔓蔓应未刬:塞外草原上的草依然茂盛,似乎没有被割除的痕迹。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原始美。
秋风飒飒易相思:秋风萧瑟,容易引发对远方亲友或往事的思念。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感伤和离愁别绪。
东来白马君知否:来自东方的白马使者(指信使)是否知道这一切?这里的“白马”可能象征着传递信息或带来消息的人。
莫守孤岩日已欹:不要守护着这座孤立的山峰直到太阳倾斜。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要适时离开或者放下固守,寻找新的生活方向。
译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对自由和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评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追求自由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和新生活方式的追求。诗中的意象如松门流水、寒山古木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不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末年,作者释函可是明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他放弃了传统的文人生涯,选择了出家为僧。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出家后所写,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和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