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庭前续旧欢,数枝开遍共团圞。
瓣当白雪偏能见,名托浮山亦耐寒。
金色头陀花底笑,黄衣舞女梦中看。
胡雏何处吹横笛,拥毳踌躇到夜阑。

注释:

处士:隐士,指作者的朋友或自己。

数枝开遍共团圞:意思是几枝蜡梅已经盛开,团团簇簇。

瓣当白雪偏能见:意思是花瓣上沾着白霜,仍然可以看见。

名托浮山亦耐寒:意思是名字寄托在浮山(指浮屠山),也能经受严寒。

金色头陀花底笑:意思是金色的头陀花底下好像在微笑。

黄衣舞女梦中看:意思是黄衣服的舞女仿佛是在梦中观看。

胡雏:这里指的是胡人少年。

吹横笛:吹奏横笛。

拥毳(cuì)踌躇到夜阑:意思是围坐在毛毡上犹豫不决,直至深夜。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蜡梅的特点和环境来表现其品格。首联“处士庭前续旧欢,数枝开遍共团圞”,描写处士庭院中新栽的腊梅,与旧时一样,继续绽放。诗人用“团圞”形容腊梅花朵紧密而丰满地聚集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蜡梅花的丰满、繁盛。

颔联“瓣当白雪偏能见,名托浮山亦耐寒”,进一步描绘了蜡梅的特性。诗人以蜡梅花洁白如雪,傲骨凌寒的品质,比喻处士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颈联“金色头陀花底笑,黄衣舞女梦中看”,则运用想象,将蜡梅花比喻为金色的头陀花,仿佛在微笑;又把蜡梅比作黄衣舞女,仿佛在梦中观赏。这一联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充满诗意,使人仿佛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胡雏何处吹横笛,拥毳(cuì)踌躇到夜阑”,“胡雏”指的是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诗人用横笛声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之苦,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最后一句“拥毳踌躇到夜阑”,更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哀愁,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处士品格的崇敬和对其生活境遇的同情。诗人以蜡梅为喻,将处士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