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
在探索自然之美的旅程中,千山杂咏五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首诗通过对千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下面是诗句、译文及关键词注释的逐一分析:
诗词原文:
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译文解释:
- “谁把燕支染白云”:诗人用燕子将燕支山染上了如云朵般的白色,形容山色之白,如同被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白云。
- “桃花流水日纷纷”:描述了桃花盛开时水流的动态美,以及太阳在桃花丛中的缓缓移动。
- “只疑古寺颓垣下”:诗人仿佛看到一座古老的寺庙残垣断壁之下,仍能感受到当年蝴蝶翩翩飞舞的场景。
- “犹压当年蛱蝶裙”:这里的“蛱蝶裙”指代蝴蝶,诗人想象着蝴蝶依然停留在这些古老的残垣之上。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遗迹的无限遐想。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触觉两种感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感。此外,诗中所提到的“燕支山”、“桃花”等元素,不仅是自然的写照,也蕴含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怀念。
千山杂咏五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思。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历史的回顾与传承,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