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又已离孤寺,毕竟是谁割半毡。
珍重夜寒应早卧,不须秉烛续残编。

诗句释义

1 闻君又已离孤寺:这句表达了诗人得知某人已经离开孤寂的寺院,可能是指一个修行者或者某个重要的人物。”孤寺”通常指的是偏僻的寺院,给人一种孤独、清静的感觉。

  1. 毕竟是谁割半毡:这里的“割半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指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们会将半块羊毛或毛毯用来裹身取暖。这里的“割”意味着从整块布料中取出一块来使用,而“半毡”则特指这种被取出来的羊毛或毛毯的一部分。这句话可能是说,在寒冷的夜晚,有人选择用半块羊毛或毛毯来裹身取暖,暗示了这个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方式,也可能暗指某种离别的情感。

  2. 珍重夜寒应早卧:这句诗表达了对对方在寒冷夜晚保持健康的祝愿。”珍重”是一种礼貌的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祝福;”夜寒”指的是深夜的寒冷;”应早卧”则是说希望对方能够早点休息,保持健康。这句话整体上传达了诗人对于对方的关心和祝愿,希望他在寒冷的夜晚能够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3. 不须秉烛续残编:这里的“秉烛”是指手持烛火,“续残编”则是指继续阅读或工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需要拿着蜡烛继续阅读或工作,因为已经有足够的光线。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可能是因为已经完成了一些工作或任务,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管理的一种智慧,知道何时应该休息,以保持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译文

    听闻你又离开了孤寂的寺院,
    终究是谁剪掉了半片毛毡来抵御寒风?
    珍重夜晚的寒冷你应该早点休息,
    不必再拿着烛火继续翻阅旧书残篇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寒”与“残编”的描述,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割半毡”的形象比喻,诗人不仅传达了对友人的体贴和温暖,还隐含了对友人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珍重夜寒应早卧”一句,不仅传递了诗人对友人健康的祝愿,也体现了对友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肯定。全诗语言简洁却意蕴丰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智慧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