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踏荒莱见断碑,依稀篆迹似唐时。
此中或是唐朝寺,问著山人总不知。

【注释】:

杂咏:指诗歌中夹杂着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咏物诗。

荒莱:指荒芜的草地。

断碑:倒塌的石碑。

唐时:指唐朝时期。

此中:指这里山中。

唐朝寺:指唐朝时期的寺庙。

问著:询问着。

赏析:

首句写诗人闲来无事,漫步在荒凉的草地上,偶然发现了一块断碑,上面刻有模糊的篆书文字,好像是唐朝时的。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诗人通过这一发现,引出了后面关于山中寺庙和历史遗迹的话题。

次句写诗人对这块断碑上的模糊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去辨认,但是因为文字模糊不清,无法确定具体是什么内容。这里的“依稀”二字,用来形容文字模糊的程度,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神秘和引人入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这块断碑上的文字的关注。他认为,如果这里真的是唐朝的寺庙,那么一定有许多历史遗迹可以探寻。这里的“此中或是唐朝寺”一句,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也是诗人对未来发现的期待和憧憬。他相信,只要深入其中,就一定能够发现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末句则是全诗的收束之笔。诗人在询问着山中的人是否知道这些历史遗迹,但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这里的“总不知”三字,既表达了山中人的无知无觉,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和悲哀。他感叹世事沧桑,历史遗迹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这片荒芜的土地和这些残存的建筑。

整首诗通过对荒莱中的断碑进行描绘和议论,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和敬畏之情。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一个看似普通的荒莱景象,转化为一幅充满历史韵味的画面。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无奈和悲哀,让人们深思历史的变迁和人类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