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欹崖自不平,一番雨过一番情。
谁能把得春光住,莫怨楼头羌笛声。
《落花十首》是宋代诗人李清照所作。
乱点欹崖自不平,一番雨过一番情。——乱点:指随意点缀在山崖上的落花。欹(yī)崖:倾斜的山崖。
谁能把得春光住,莫怨楼头羌笛声。——羌笛声:指羌族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声响。
【译文】
乱花点点点缀在山坡上,显得不自然,一阵风雨过后,花瓣又飘落下来,景色依然美丽动人。谁能够把春天留住,不要怨恨楼上传来的羌笛声。
【注释】
乱点:随意点缀。
欹崖:倾斜的山崖,这里指山势陡峭的山崖。
羌笛声:指羌族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声响。
赏析:
《落花十首》组诗共十首,写于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天,当时作者流寓南方,漂泊无依,心情抑郁,常以落花自喻,故作是诗抒怀。全诗语言浅白如话,但意蕴深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难以挽留的无奈。其中“落花”是诗人感情的象征,也是诗人笔下的“美人”。她或艳若桃李,或美如梨花,或洁如梅花,或丽若牡丹,或娇如竹枝等等,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无论哪一种花,一旦飘零落地,都难逃凋谢的命运。因此,诗人将落花与美人相提并论,借落花之衰败来暗喻自己青春易逝、红颜不再的悲苦身世。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用“乱点”二字描绘了落花无序地点缀在山崖上的情景;“欹(yī)”字则形容了山崖倾斜的形态,暗示了落花随风飘摇、凌乱不堪的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落花无序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杂乱无章、失序纷乱的氛围。同时,“一番雨过一番情”一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雨后落花的情感变化比作一场情感的起伏,既形象地表达了雨后落花的美丽与哀愁并存的景象,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人转向对落花生命周期的观察。诗人观察到,尽管落花经历了一场场风雨的洗礼,但它们依然美丽地绽放着。然而,这种美丽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因为春天的离去意味着落花生命的终结。因此,诗人用“谁能把得春光住”一句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美好时光难以挽留的感慨。这里的“春光”不仅是指季节的变化,更是指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和幸福岁月。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诗人用“莫怨楼头羌笛声”一句收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羌笛声作为背景音乐,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落花十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落花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并通过对落花生命周期的观察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