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父老扣柴扃,世利谁云远翠屏。
一斛细粮钱一串,请僧为转法华经。

【注释】:

山南父老扣柴扃:山南地区的父亲们敲着柴门。

世利谁云远翠屏:世上的利益,谁说它遥远如翠色屏风?

一斛细粮钱一串:用一斛米换一串钱。

请僧为转法华经:请和尚为人们诵读《法华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在金塔山居时所作,二十首诗描绘了他在山中的生活和情趣。

“山南父老扣柴扃”,意思是说山南地区的父亲们都来敲柴门。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他住在山南的金塔山中,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生活清幽。而父亲们却都来到这里,可见他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他们敲柴门是为了向他索要诗文或诗词的酬金。

第二句“世利谁云远翠屏”。意思是说世间的名利,又有谁知道它的远大与深远呢?这里的“世利”指的是世俗的名利,“翠屏”则是指美丽的景色。这句话表现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和超脱。他认为世间的名利都是虚幻的,没有实际意义,就像远处的青山一样难以企及。

第三句“一斛细粮钱一串”,意思是说他用一斛米换得了一串钱。这里的“一斛细粮”指的是米,“钱一串”则是指铜钱,这是用来支付他写作酬金的费用。这句诗既表现了他清贫的生活状况,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

最后一句“请僧为转法华经”,意思是说请和尚为他诵读《法华经》。这里的“转法华经”指的是诵读佛经,“请僧”则是指请和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信仰。他认为佛教是一种高尚的信仰,通过诵读佛经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首诗通过对山南父老、世俗名利、生活状况以及佛教文化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和观念,即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