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佳人,颜色静好。爱而不见,郁我怀抱。昨日犹壮,今日已老。
何以却之,出门刈稻。心洞雨晴,目开天扫。悠哉悠哉,孰知大道。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薄言置之,无求是宝。树下一宿,日中一饱。
古之圣贤,无他谬巧。众荣亦荣,众槁亦槁。瞻彼蚩蚩,惄焉如捣。
【注释】
善哉行:即《君子行》,乐府旧题。南有佳人: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爱而不见,郁我怀抱:她虽然爱我,但因各种原因不能和我在一起,因此我心中郁闷。昨日犹壮,今日已老:昨天还很健壮,今天却已经衰老了。
何以却之:用什么来阻止我追求她呢?出门刈稻:外出割禾,去看望她。心洞雨晴,目开天扫:心中如同晴天一样开朗。
悠哉悠哉:悠长而轻松的样子。孰知大道:“谁”了解“道”,这里指“道”。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仰望着从天上摘下的白露,低头捡起像玉一般的草叶。薄言置之,无求是宝:轻轻地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边,不把它们看得那么珍贵。树下一宿,日中一饱:在树下过夜,中午吃一顿饱饭。
古之圣贤,无他谬巧:古代的圣贤没有其他奇特的技巧。众荣亦荣,众槁亦槁:人们所得到的荣耀和自己所得到的光荣是一样的。
瞻彼蚩蚩,惄焉如捣:看到那一群小人,心里烦闷得像要打鼓一般。
【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题为《善哉行》,又名《君子行》。此诗以写对美人的追求开始,中间写美人不能得到,最后以“古之圣贤,无他谬巧”作结,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是一首抒情诗。
全诗共八句,分为三节。第一、二节为第一部分,描写诗人对美人才子的热烈追求及不能得到美人的痛苦心情;第三、四节为第二部分,通过与“众荣”和“众槁”的对比,表现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最后一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和态度。
开头“南有佳人,颜色静好。”起兴,用“南有”二字点出地点,说明佳人生长之地。“南”字给人以秀气之感,暗示了佳人的美质。“佳人”二字直接点出了主题——美人。“颜色静好”是对她美丽容貌的形象描写,突出了她的美貌。
“爱而不见,郁我怀抱”两句写出了她美丽却不能相见的矛盾心情。诗人对她的爱慕之情难以抑制,但又无可奈何。“郁我怀抱”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也暗寓了佳人的不幸命运。
“昨日犹壮,今日已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佳人的年华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何以却之,出门刈稻”两句,诗人以“出门刈稻”作借口,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能与佳人相见的苦衷。
“心洞雨晴,目开天扫”两句,诗人以“心”、“目”作比,形象地描绘了佳人的美丽动人。
“悠哉悠哉”一句,诗人以“悠哉悠哉”四字,抒发了自己对佳人的无限情愫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两句,写诗人在树下过夜,品尝美食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实写,又富有象征意义。诗人以玄露、瑶草比喻佳人的美好品质,以“仰掇”、“俯拾”形容自己的行为举止,充分展示了他对佳人的倾慕之情和对自己地位的无奈。
“古之圣贤,无他谬巧”两句,诗人以“圣贤”“谬巧”作反衬,强调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圣贤与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不屑。
最后两句“众荣亦荣,众槁亦槁”,诗人以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得到名利还是失去名利,都是一样的命运,不值得过分在意。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