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彻辕门宝炬焚,捷书连夜动江濆。
风生彩笔称神武,云拥楼船识汉军。
百战金戈回赤日,千山寒谷望晴曛。
徘徊宴喜歌周雅,应信中兴有颂文。
这首诗是苏轼在天关书院饮至,应吴自湖中丞之邀而作的一首和韵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光彻辕门宝炬焚,捷书连夜动江濆。
- 光彻:光辉四射,照亮。
- 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 宝炬:珍贵的火炬。
- 焚:燃烧。
- 捷书:胜利的消息。
- 动江濆:惊动了长江。
- 风生彩笔称神武,云拥楼船识汉军。
- 彩笔:彩色的笔,形容文采飞扬。
- 神武:英勇的神武。
- 云拥:云雾环绕。
- 楼船:高楼上的船只,也指军队。
- 识汉军:识别汉族的军队。
- 百战金戈回赤日,千山寒谷望晴曛。
- 百战金戈:经历了多次战斗,手中握着金光闪闪的刀剑。
- 回:转回、收回。
- 赤日:红色的太阳,这里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
- 寒谷:寒冷的山谷。
- 望晴曛:望着晴朗的天空。
- 徘徊宴喜歌周雅,应信中兴有颂文。
- 徘徊:徘徊不决。
- 宴喜:庆祝胜利的喜悦。
- 歌周雅:歌颂《诗经》,周代的诗歌。
- 颂文:赞美的诗文。
- 应信:相信。
- 中兴:复兴、振兴。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光彻天关书院,宝炬照耀,捷书如夜般传遍江濆。
风起时,彩笔飞舞,似乎能感知神武;云涌时,楼船高悬,仿佛能辨认汉军。
经过百战,手中金戈闪烁,如同收回红日;远望千山,寒谷中盼望着晴朗的天空。
在宴席上欢歌,如同唱诵《诗经》;相信中兴之时,必有赞颂的诗文出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战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光彻”、“捷书”等词语,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与紧张。同时,诗人又运用“风生彩笔”、“云拥楼船”等意象,展现了战场上的英勇与智慧。整首诗既有对战争的描绘,又有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