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万里挂蓬弧,休道头颅非故吾。
梵宇坐令生慧日,法垣重拟借良谟。
皂囊谏草曾私淑,白马风裁孰与俱。
当宁求贤频侧席,徵书应见下尧衢。
【注释】
曾元山台:诗人曾巩。光孝寺:在今浙江杭州,北宋时为佛教净土宗发源于此。长谪居:长期被贬谪。别业:住宅。邻:邻近。赋诗寄赠:写一首诗寄给作者(曾巩),以表慰问之情。就韵:按原韵押韵。答之:作一首诗来回答曾巩。就韵,就是用原韵的字。
【赏析】
曾巩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到广东惠州,后来又迁往福建泉州居住,与友人王益、李常等为邻。这首诗是他在福建光孝寺附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安慰。
“扶桑万里挂蓬弧”一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扶桑国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无奈和悲愤。扶桑,即扶桑树,古代传说中太阳所从升起的地方,象征光明和希望。而“万里”则暗示了他被贬谪的路途遥远,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
“休道头颅非故吾”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接受和释然。他认为,虽然自己的生命已经被贬谪所剥夺,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仍然是原来的那个人,不会因为被贬谪而改变。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积极面对。
“梵宇坐令生慧日”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崇敬。他认为,佛教的修行可以帮助人们洗涤心中的杂念,提升智慧,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而“法垣重拟借良谟”则是说,佛法的智慧可以启示人们的智慧和谋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当宁求贤频侧席”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的关注和对人才的尊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他作为被贬谪的人,也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徵书应见下尧衢”则是说,他的诗歌应该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采纳,让他能够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曾巩的遭遇和心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佛教和佛法的崇敬以及对政治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