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辇偏惊蜀道难,谁将一剑定长安。
渔阳鼙鼓通秦塞,灵武旌旗拥汉官。
百战风高争跃马,六飞尘静见回銮。
独怜恢复功成后,河朔云深草木寒。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灵武台: 指的是唐朝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地区,这里曾是唐代李亨(即唐肃宗)的行宫,后来成为收复长安(今西安)的关键地点。

  2. 龙辇偏惊蜀道难,谁将一剑定长安: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李亨在艰难条件下平定叛乱、重新统一国家的英雄行为的高度赞扬。”龙辇”指皇帝的车驾,”蜀道难”暗示了当时从四川入关的道路困难重重,难以通行;而“谁将一剑定长安”则形容了李亨如何用一把剑(比喻其英明决断),就足以平定叛乱。

  3. 渔阳鼙鼓通秦塞,灵武旌旗拥汉官: 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李亨的军事力量。“渔阳鼙鼓”是古代战争中用以激励士气的鼓声,而“通秦塞”则显示了叛军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联系。“灵武旌旗拥汉官”表明李亨的军队以汉族官员为指挥,显示出其政治上的合法性和军事上的团结。

  4. 百战风高争跃马,六飞尘静见回銮: 描述了李亨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百战”表示多次战斗,“争跃马”表现了战斗的激烈和紧迫。“六飞尘静”中的“六飞”通常指的是帝王出行时所乘坐的六匹马,“尘静”则表示战事已平息,环境宁静。

  5. 独怜恢复功成后,河朔云深草木寒: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战后重建和恢复的深切情感。“独怜”意味着作者对此深感惋惜,因为这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河朔”泛指南方边远地区,“云深草木寒”则形容战后的荒凉景象,草木凋零,云雾笼罩,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李亨在艰难困苦中取得胜利的艰辛过程,以及对战后国家重建的深情怀念。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