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匡岳十年外,吴水燕山万里馀。
鸿雁影分沙碛暮,鹡鸰声急朔风初。
牧羝地识苏卿雪,洗马池深刺史庐。
海外干戈烟塞远,关心云树正踌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诗歌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感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本首诗是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罗浮匡岳十年外”,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匡山在今江西省,两地相隔万里。这里说“十年以外”和“万里之外”,都表示离别之久。作者用这两句写与友人分别后长久地怀念对方,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分离的时间很长,难以再相见。

“鸿雁影分沙碛暮”,鸿雁飞过沙漠,天色渐晚,影子也分成两半。这句写景,既衬托出了友人远行的孤独,又渲染了旅途的艰辛。

“牧羝地识苏卿雪,洗马池深刺史庐”,羊群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知道这里是秦代丞相李斯放羊的地方;洗马池水很清浅,可见这里是唐代名将李靖居住的地方。这两句化用李商隐《茂陵》中的“牧羊驱马何得归?”“洗马池塘生细草”,意即:牧羊人留下的足迹,可知道此地曾为李牧放羊之地;洗马池的水,清浅见底,足见这里是李靖居住过的。这两句话既写出了两地的风物特色,又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海外干戈烟塞远,关心云树正踌躇”,海外战争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边疆一带烟雾弥漫,形势危急。而此时诗人却因担心远方的友人而心神不定。这一句写战事,既是对友人远行途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的提醒,也是诗人自伤远行无归的无奈。同时,“云树”指故乡的树木,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罗浮山和匡山相距万里,鸿雁飞过沙漠,天色渐渐昏暗,牧羊人和洗马人的足迹留在了大地上。海外的战争烽烟

四起,边疆一带烟雾弥漫,战局紧张危急,但此时我心却牵挂着遥远的朋友,不知他的行踪如何,心中不免踌躇不决。

赏析:

全诗以景起兴,先点出地点——罗浮、匡山,然后写时间——“十年以外”、“万里之外”,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念;接着写

环境——沙碛、朔风,烘托出旅途的艰辛。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鸿雁影分沙碛暮”,借鸿雁影

子映照出一片荒凉的沙碛,黄昏时分的景象。“鹡鸰声急朔风初”,从听觉上描绘出一种凄切悲凉的气氛,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

声声鸣叫的鹡鸰鸟在朔风中急促地啼叫,从而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孤寂之感。接着,诗人写到“牧羝地识苏卿雪”,“牧羊人”在

“苏卿雪”中留下的足迹,可知此地曾是苏武牧羊的地方;“洗马池深刺史庐”,“洗马池”水清如镜,可见这里是李靖居住过的。这

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两地的风物特色,更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海外干戈烟塞远,关心云树正踌躇”,写出战争

的局势十分严峻,但此时的诗人却因担心远方的友人而心神不定。这一句写战事,既是对友人远行途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的提醒

,也是诗人自伤远行无归的无奈。同时,“云树”指故乡的树木,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充满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但同时又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情怀。诗人面对朋友远行的背影,内心充满了

但同时也有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