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卜隐盟丹壑,反望匡庐作故山。
留滞海门非我意,暂随鸿雁寄书还。
新松不厌百千树,旧屋从教三五间。
谨护柴扉容客到,但妨豺虎莫偷闲。

【注释】

栖贤:隐居的贤人

丹壑(hè):红色的山涧。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反望匡庐山,匡庐:庐山的古称。

海门:地名。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南。留滞:停留、逗留。

鸿雁:大雁。

百千树:指成百上千棵松树。

三五间:三四间。

柴扉(fēi):用木头和草编的篱笆门。

豺虎:《诗经·小雅·车舝》:“未见君子,畏子不还。”《毛传》:“见君子于道,畏其还也。”后因以“豺虎”比喻凶残的人或恶劣的环境。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期间,是寄给友人的一封书信。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早年卜隐盟丹壑”,诗人年轻时就立下志愿,要隐居山林,过清静简朴的生活。这里的“卜隐”指的是选择、决定隐居。“丹壑”指的是红色的山涧,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二句“反望匡庐作故山”,诗人回头望去,发现庐山已经成为他的隐居之地了。这里的“反望”表示回顾过去,而“匡庐”则是庐山的古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满意与自豪。

第三句“留滞海门非我意,暂随鸿雁寄书还”,诗人虽然暂时停留在海门这个地方,但这并不是他所愿意的。他希望像大雁一样自由地飞翔,将书信寄回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的“留滞”表示停留、滞留的意思,而“鸿雁”则是大雁的代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第四句“新松不厌百千树,旧屋从教三五间”,诗人赞美了新长出的松树不畏严寒,不怕风雨,生长得茂盛;而旧屋却可以容忍三五间的狭小空间。这里的“新松”指的是新长出的松树,而“旧屋”则是指旧房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环境的赞美与敬畏。

第五句“谨护柴扉容客到,但妨豺虎莫偷闲”,诗人强调自己谨慎地守护着柴扉,让客人能够进入家中,但又担心豺狼虎豹会趁机闯入家园,因此不能让他们随意打扰自己的隐居生活。这里的“谨护”表示小心地保护,“柴扉”指的是用树枝和草编成的篱笆门,“客到”则是指客人到来。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珍惜与维护。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