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路断偏为寄,入岭人频懒作书。
不能仰面成疏放,强欲诛茅似有馀。
峰抱石坪宜架阁,屋连荒垄且开畬。
前途未必无知己,却较还山得自如。
注释:
寄澹归二首
下江路断偏为寄,入岭人频懒作书。
不能仰面成疏放,强欲诛茅似有馀。
峰抱石坪宜架阁,屋连荒垄且开畬。
前途未必无知己,却较还山得自如。
赏析:
第一首诗写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下江路断”指下江河路被阻断了,只能通过书信寄去,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入岭人频懒作书”是说因为山岭险峻,行人稀少,所以人们懒得写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不能仰面成疏放,强欲诛茅似有馀”是说虽然诗人自己做不到像古人那样仰天长啸、抒发情感,但勉强想要效仿古人的样子,修建一座茅屋,却又觉得有余力。这里的“仰面成疏放”和“诛茅似有馀”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有无法实现的愿望。第二首诗写诗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自信。“峰抱石坪宜架阁,屋连荒垄且开畬”是说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位置,可以建造一座阁楼,将石坪包围起来;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荒垄上开辟一片田地。这里的“宜架阁”和“且开畬”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和利用,也有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首诗写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前途未必无知己,却较还山得自如”是说虽然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能够一帆风顺,但是与回到故乡相比,还是更自在一些。这里的“前途未必无知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而“却较还山得自如”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向往。整首诗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复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