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云拂曙金旟列,禁雪迎春玉殿开。
礼乐总兼三代出,衣冠遥会万方来。
嵩呼共捧龙笺上,镐宴还沾柏酒回。
同睹盛仪谁更纪,词林独有长卿才。
【解析】
此诗为元日早朝呈同觐诸君子之作,是作者应诏入京赴任时所做。诗人以“宫云拂曙”开首,形象地描写了京城清晨的壮丽景色;接着写朝见皇帝时的盛况;然后写到与同僚的交往;最后以对朝廷的颂扬结束全篇。
【答案】
宫云拂曙金旟列,禁雪迎春玉殿开。
礼乐总兼三代出,衣冠遥会万方来。
嵩呼共捧龙笺上,镐宴还沾柏酒回。
同睹盛仪谁更纪,词林独有长卿才。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初年,诗人在京城应召赴任途中,写下了这首七律《元日早朝呈同觐诸君子》。
首联“宫云拂曙金靁列,禁雪迎春玉殿开”,起势高亢。“宫云拂曙”四字,把天街的晨曦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宫云拂”指皇宫里云雾缭绕,仿佛天上的云彩飘拂下来。“金靁”指金马玉堂,即朝廷。“拂曙”则指拂晓时分,这里用一“拂”字,把宫云的动态和早晨的阳光联系起来,显得更加真切、生动。接着写朝会场面:“禁雪迎春玉殿开”,意思是说,在寒冬腊月的时候,皇上命令御园的主管打开大门,使积雪溶化,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一句既写出了皇宫的富丽堂皇,又显示出皇帝仁德之心。
颔联“礼乐总兼三代出,衣冠遥会万方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朝会的盛况。“礼乐总兼三代出”的意思是说:在礼乐方面,可以跟夏商周三代相比美。夏代礼乐是夏禹制定的《大禹谟》,商代礼乐是商汤制定的《汤誓》,周代礼乐是周公制定的《周礼》。“礼乐”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这里用来表明自己对朝政的贡献,表达了对朝廷的赞美之情。“衣冠遥会万方来”的意思是说:穿戴着官服,远远地会聚各地来的贵宾。“衣冠”在这里是指官员的服饰。“遥会万方来”则表示来自各地的宾客都聚集在一起了。这句诗不仅表现了朝廷的盛大场面,也显示了自己胸怀天下、关心民瘼的远大志向。
颈联“嵩呼共捧龙笺上,镐宴还沾柏酒回”,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衔接紧凑。“嵩呼”指的是山呼之声,“共捧龙笺上”意思是说,大家都捧着龙文竹简进献皇帝;而“镐宴”则是周文王在丰水旁设宴款待诸侯,这里指宴会。“还沾柏酒回”意思是说,大家喝了从柏树上取来的美酒。这句诗既表现了朝廷的隆重气氛,也表现出自己对皇上的忠诚和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尾联“同睹盛仪谁更纪,词林独有长卿才”,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同睹盛仪”指的是一起观赏朝廷的大典,“孰能论其盛者乎”意思是谁能说得清呢!“谁更纪”是说谁能记录得完呢!“词林独有长卿才”中的“长卿”指的是司马相如,这里用他的名字来比喻自己才华横溢,无人可比,同时也暗指司马相如曾担任过给皇帝起草文书的工作,这里用以自比。
这首诗是诗人应召入京赴任时所作,诗人在京城应召赴任途中,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朝廷的歌颂,表现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朝廷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