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何滔滔,夷落限穷岑。
天王主岳渎,衡山屹南临。
秦皇苦多事,汉武志亦淫。
楼船渡牂牁,铜柱开郁林。
舆图自此广,戈矛长见寻。
诗句解释
五溪:泛指五条大河流,通常包括沅江、湘江、辰水等。
何滔滔:形容五溪之水奔腾不息。
夷落限穷岑:指五溪之地在地理上被高山所限,难以到达。
天王主岳渎:指古代神话中的天帝主管着山神和水的神明,这里指的是五溪的守护神灵。
衡山屹南临:衡山位于五溪以南,屹立不动。
秦皇苦多事:指秦始皇时期对五溪地区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开发。
汉武志亦淫:指汉武帝时期同样对五溪进行了大量的征战和建设。
楼船渡牂牁:用楼船渡过牂牁河。
铜柱开郁林:用铜柱作为标志,开辟了通往南方的通道。
舆图自此广:指从此开始,五溪的地图变得辽阔。
戈矛长见寻:意味着随着国家的发展,战争也更加频繁。
译文
五条大河浩荡奔流,五溪之地高耸入云,无法触及;五溪的守护神灵,是掌管山神水神的天王和岳、渎之神。
五溪之南有座雄伟的衡山,巍然不动地屹立在那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五溪地区进行过征战,留下了许多足迹。
他们乘坐楼船渡过了蜿蜒曲折的牂牁河;用铜柱作为标记,为五溪带来了新的生命和繁荣。
从那时起,五溪的地图就变得宽阔而辽阔,战争也变得更加频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五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诗中通过对五溪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寄托。同时,通过对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的战争与建设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又展现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