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导江流,东归入沧海。
三澨阻大别,旷壤实潴汇。
鬻熊开荆疆,纵猎固斯在。
坤舆获所安,流峙各无改。
云胡后代人,邑聚擅高垲。
曲防破先制,鱼鳖遭俎醢。
履亩料租庸,妄言广财贿。
籍定牢弗刊,始重黔首痗。
水至循故区,往往归岁罪。
岂知小智私,祗以增冻馁。
何当铲纵横,一洗谢真宰。
【注释】
一、汉沔:指今长江和汉水。二首:指《楚辞·大招》中的《大招》篇,共两篇。
三澨(shì):古地名,在今湖北鄂西秭归县西南。《左传·昭公十六年》:“夏四月丙辰,楚子入蔡。”杜预注:“三澨,在今郢之南。”大别:即大别山,位于今湖北黄冈市西北部。
鬻熊:周太王之子季历,后为文王,又称文王。荆疆:指楚国疆域。纵猎:指打猎。固斯在:犹“固其在此”。
坤舆:大地。流峙:水流曲折处。各无改:指水道没有改变。云胡:岂。后代人:指后世的人。邑聚擅高垲(kǎi):城邑聚居在高处。高垲,地势高而平坦之地。曲防:弯曲的河道。
履亩:按田亩收取租税。料租庸:征收租税。妄言广财贿:随意夸大财物收入。黔首:古代指平民百姓,也泛称人民。痗(zhòu):疾苦。
水至:洪水到来。循故区:顺原河道。往往:经常,每每。岁罪:因水患造成的灾害,常为统治者所征讨的对象。小智私:指统治者的小聪明和自私。祗:只。以增冻馁(něi):只会增加老百姓的贫困饥饿。何当:什么时候。铲纵横:铲除河川中一切障碍物。谢真宰:谢除天地自然规律或真意。
【赏析】
这首诗是屈原针对楚怀王被秦国扣留以后,对秦国的控诉。诗人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写大禹治水,将长江引向大海,表现了大禹的丰功伟绩。第二句,写三澨阻险的大别山,旷阔的湖海都由此汇聚。第三句,写鬻熊开创楚国,使楚国得以安定。第四句,写大地得到安宁,江河水势没有改变。第五、六句,写后人贪得无厌,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及百姓死活。第七句,写百姓们安居乐业。第八句,写百姓们因为贪得无厌而遭祸患。第九、十句,写统治者不顾民生民苦而肆意征敛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十一、十二句,写统治者无视自然规律,滥用天意来对付人民,结果只能招致灾祸。第十三、十四两句,写人们应该铲除一切阻碍,顺应自然规律,才能避免灾祸。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铲除这一切,感谢天地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