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露下丛梧秋,故人置酒消我忧。清欢不知白日晚,明月忽照城西楼。
道人横笛试一叫,寒龙水底声啾啾。何不高张二十五瑶柱,邀取湘妃弄月游。
注释
夜饮西麓道院得秋字:在夜深饮酒时,在西麓道院中题写“秋天”二字。
清欢不知白日晚:清雅的欢乐不知白日已晚。
城西楼:指长安城的西楼。
二十五瑶柱:《楚辞·招魂》有“瑶浆既陈,西取巴人,投之深渊,浮焉须臾,载沉载浮,上下翩翻,超骧辟邪,率彼南夷”之句,这里用其意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西麓道院中饮酒,看到天坛露下,丛梧秋色,故人置酒消忧,感到十分惬意。但清欢不知白日晚,不觉日已偏西。这时,明月忽从东边升起,照亮了城西楼。于是,诗人又想起《楚辞·招魂》中的“瑶浆既陈”,就写了这一首诗,并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是写景。首句写天坛的露水洒在梧桐树上,使它们呈现出秋天的颜色;次句写诗人在道院中饮酒,心情愉悦;第三句写白日已经快要过去,诗人还不想离开。后三句是写月景。第四句写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城西楼;第五句以《楚辞·招魂》中的“瑶浆既陈”来暗示月光如美酒一样令人陶醉;最后一句用“何不高张二十五瑶柱,邀取湘妃弄月游”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愿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优美,意境开阔而深远。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