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借根荄,楚宫植堂窔。
欲制焦尾音,写此同心调。
金井风乍来,深院月中照。
感秋若为悲,放怀且舒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梧桐 - 梧桐,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树冠广阔、枝叶繁茂,常被用作诗文中的意象,代表着秋天、高洁或者离别之情。在诗中,梧桐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或高远清雅的品质。

峄阳借根荄(ɡāi)——峄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山名。根荄指的是树根,此处可能是说梧桐树从山中汲取了养分和生命力。

楚宫植堂窔(xù)——楚国的宫殿种植梧桐,意味着这种植物与楚国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可能也代表了某种高雅或者尊贵的氛围。

欲制焦尾音,写此同心调——焦尾琴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它的琴尾烧焦而制成,声音悠扬。在这里,诗人用焦尾比喻梧桐的声音,表达了梧桐树声调悦耳动听的特点。同时,“写此同心调”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梧桐这一意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金井风乍来,深院月中照——金井,指井栏呈金色,这里的金井可能是一个装饰华丽的井。风吹过金井,庭院深深,月光明亮照耀着。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感秋若为悲,放怀且舒啸——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心中或许会有些忧愁和悲伤。但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选择放下心中的负担,放飞心情,大声地吟咏和歌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意境的抒情诗,通过对梧桐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