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林非入山,不足以娱老。
此山非远林,山灵亦不好。
远林非我来,安得少烦恼。
为我山之中,多结一龛草。
推车两小儿,负书一媪老。
笔札以资生,就君学幽讨。
所喜老得朋,岂谓身可保。
避乱辽海东,此言何足道。

【注释】

1.同:和。 2.远林:指山中的幽静的树林。3.娱老:使老人快乐。4.此山:指自己居住的山。5.山灵:山林神灵。6.好:喜好,喜欢。7.结一龛草:在山中建一个草庵。8.推车两小儿:用推车运柴草的两个孩子。9.负书一媪(ǎo)老:背着书的老太太,即年老的妇女。10.笔札以资生:用笔和纸作为谋生的手段。11.幽讨:幽深的讨论。12.所喜:高兴的是。13.朋:朋友。14.岂:难道。15.道:说。16.避乱辽海东:避战乱而到辽海之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内容看,此诗为隐居者自述其生活情状,描绘出他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是五言绝句。

“远林非入山”,首句写景,点明隐居之所,不是一般的山野,而是幽深的山林。“远林”二字,写出了山林的深远,给人以幽深、神秘之感。

“此山非远林,山灵亦不好。”诗人进一步表明,虽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在遥远的山林,但这里也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所在,所以也很喜欢。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又表现出他对世俗的不屑。

“远林非我来,安得少烦恼。”诗人进一步表明,自己之所以能在这里安居乐业,是因为山林之神喜欢他,所以他才不会感到烦恼。这里的“少烦恼”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又表现出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为我山之中,多结一龛草。”这句诗是说,我在山中建了一个草庵,用来安身立命。这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外界纷扰的一种超脱和排斥。

“推车两小儿,负书一媪老。”诗人描绘了他在山中生活的一些场景,如推车运柴草的孩子和背着书的年老妇女等。这些画面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笔札以资生,就君学幽讨。”诗人用笔和纸来谋生,并利用这个机会向朋友学习深奥的学问。这说明他在隐居生活中,不仅注重物质生活,还注重精神和文化的修养。

“所喜老得朋,岂谓身可保。”诗人表示很高兴能够结交到这么多的朋友,但同时也担忧自己的身体是否能经得起岁月的摧残。这里的“所喜”二字,既表达了他对交友的喜悦之情,也反映出他对生命和健康的忧虑。

“避乱辽海东,此言何足道。”诗人最终选择避世而居,远离战争和政治纷争。这里的“避乱辽海东”一句,既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厌恶,又表现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