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诗句】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译文】
我在年少的时候曾经路过一个小店,看见北方的戏剧中有《四声猿》这部作品,它的意境和气势都非常豪迈、洒脱,和近代书生们演出的那些传奇剧本完全不同,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的作品。
【赏析】
这句话通过叙述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描绘出了《四声猿》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这部作品深深的喜爱和认同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当时对于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诗句】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译文】
后来我到了绍兴,看到有人家的画作上署着“田水月”三个字,他的内心充满了坚定和刚毅,那种不屈不挠的正气,在画面中显得十分明显。
【赏析】
这里通过描绘“田水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画家人格特质的赞美和敬仰。他的坚毅和刚强,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启示。
【诗句】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译文】
我感到很震惊,但是却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田水月”这个人物的好奇和困惑,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敬畏和尊重。他渴望了解这个人的故事,但又不能确定他的身份,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到十分有趣。
【诗句】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译文】
有一天夜里,我在陶编修楼随意抽出书架上的一本书,发现里面有一卷《阙编》诗集。这些书都是用劣质纸张制成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但是字迹依稀可辨。我开始仔细阅读,读了不到几首诗,就感到非常惊讶并激动起来。我立即叫来石篑(可能是指朋友或同事的名字),问道:“《阙编》是哪位作者写的?现在还有吗?还是古代的作品?”石篑回答说:“这本书是徐天池先生(可能是指徐渭)写的。他名叫徐渭,字文长,生活在嘉、隆年间,前五六年去世。”我这才恍然大悟,之前所有的疑惑都在这一刻解开了。
【赏析】
这句话通过叙述自己阅读诗歌的过程,描绘出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深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惜。
【诗句】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译文】
从那以后,无论我和别人交谈还是书写,总是以“文长先生”来称呼徐渭。每当有人来看我,我就拿出我的诗集给他读。这样一来,许多有名的大官和大师都开始仰慕徐渭先生了。
【赏析】
这句话通过叙述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展示了徐渭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还受到了朝廷官员们的高度评价和追捧。这种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无疑体现了徐渭先生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