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馀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注释】
天目:山名。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主峰在北。
宿幻:人名。作者的朋友。
次日:第二天。
晨起看云:早晨起来观赏天空的云朵。
巳后登绝顶:中午过后登上山顶。
晚宿高峰死关:晚上住进高峰上一个险要的地方。
寻旧路而下:寻找原路下山。
数日晴天:过了几天天气晴朗。
霁:晴。
僧:佛教徒。
异:认为不同寻常。
率:全。
相贺:互相祝贺。
执礼甚恭:态度十分恭敬。
饭:食物,这里指饭菜。
临行:离开的时候。
余:你。
巨目:伟大的目标或成就。
有子:占有某种东西。
分:功劳、贡献。
不敢面誉:不敢当面称赞。
【译文】
宿幻住在天目山时,第二天清晨起床观赏云朵,午后登上山顶,晚上就住在高峰上一个险要的地方。第二天由活埋庵寻找原来的路径下山。这几天天气晴朗,寺里的和尚以为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便下山来一同庆贺。山里和尚四百余人,态度非常恭敬,争先恐后地用饭菜招待我们。临走前,和尚们进来说:“这荒山僻静,不值得去攀登,怎么能说这是大目标呢?”我回答说:“天目山我和你们也有一份功劳,山中的和尚用不着谦虚过谦,我也不好意思当面称赞。”于是大家大笑而别。
【赏析】
本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宿幻在天目山游玩的情景以及和当地和尚们的交往情况。全文语言流畅,情节清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章通过写与山中和尚的接触,表现了作者的谦逊、善良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