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罢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馀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诗句】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罢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馀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译文】
盘山的外观坚硬如骨,内部却如同皮肤一般柔软。外部是那些高耸入云、尖锐如剑戟的山峰;而内里则是果树茂密、松树从缝隙中生长出来的森林,它们弯曲蜿蜒,像是和山石争夺气势。松树的树干承受着霜雪的压力,却无法伸展,只能弯曲倒伏,每走十几丈就会遇到阻碍。山的表面虽然平整,但并不适合行走,它的背面却是平坦的,因此游人能够迂回地到达山顶。山上的石头都锐利向下而丰润向上,所以很多都是跳跃状的。随着高度的上升,石头逐渐突出。高处的石头经常有几米高,一旦露出来,就会倾斜一半。好像半倒塌的桥一样,所以攀登的人会害怕。下面都是奔流不断的泉水,水流弯曲盘旋,即使碰到巨大的石头也会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响彻整个夜晚都不会停止。盘山高峻、古老、奇特,没有什么地方是极限的。

【赏析】
此诗描绘了盘山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外骨”“中肤”这样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盘山的险峻和丰富的生态。诗中的“悬空石”、“盘顶”等词语,让人感受到山峰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诗人还用“纤鱼数头”、“落花漾过”、“水益哗”,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此外,通过对泉水、树木、石头等自然元素的细致刻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畅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