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往,谓导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僵,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尽载。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声,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上方,曰塔院也。
《游盘山记》译文:
引言: 袁宏道的旅行体验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他通过详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盘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仅描述了盘山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悬空石: 文中描述的“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展现了山峰之高耸入云,令人震撼。这些岩石的形状和排列,如同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绝胜处: 文中提到的“上方精舍”是盘山景色中最为精妙的部分,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的体验,让人感到心灵的平静和满足。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理想场所,也是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瀑布与泉声: 文中描述了瀑布与泉水的声音,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动人的旋律。这种声音不仅是大自然的赞歌,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奇观与冒险: 文中提到了攀登悬空石的过程,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心理的考验。作者通过亲身体验,将那种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传达给了读者。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登山,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结赏析: 整篇游记通过对盘山的山水景观、历史遗迹以及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景物的感受和思考,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深度。
《游盘山记》不仅是一部关于盘山风景的详细记录,更是一部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韵味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成为了中国古典散文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