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诗句:
- 活水源记: 这是题目,表明接下来要描述的是关于“活水”的源起和流经之处。
- 灵峰之山: 指一个名为“灵峰”的山区,这里有许多自然景观。
- 金鸡之峰: 指灵峰上的一个山峰,形状像一只小鸡。
- 竹鸡: 一种鸟类,特征为小巧如鸡而颜色鲜艳。
- 松、枫槠: 两种不同的树木,分别指的是杉树和枫树。
- 陶山: 灵峰前边的山脉,是华阳外史弘景隐居的地方。
- 日铸之峰: 位于东南方向的一座山峰,与传说中欧冶子铸造的剑有关。
- 松风阁: 位于灵峰之后的一个高台建筑物,由奎上人居住。
- 泉: 指从石缝中涌出的泉水。
- 小渠: 由泉流形成的小水道,四季不枯。
- 大池: 小渠汇合后形成的一个大水池。
- 若耶之溪: 一条河流的名字,可能与古代的地名或文化相关。
- 湖: 另一个水体的名称,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水域。
- 石蟹、水鼠: 生活在泉流旁的动物,它们在水下活动,给水面增添了生机。
- 鸜鹆、二脊令: 两种鸟类,前者体型较大,后者常从竹中下来饮水并鸣叫。
- 半莲子: 一种形态奇特的植物,类似于莲花的一部分。
- 紫水晶: 一种宝石,色泽深紫如水晶。
译文:
在灵峰之山,最高的山峰被称为金鸡之峰。山上多竹子,也长有枫树和橡树,还栖息着许多竹鸡。那里的环境如同一只小小的鸡,但色彩斑斓,善于鸣叫。寺位于山中的一个高台上,四周被群山环抱。前方的山称为陶山,那是华阳外史弘景的隐居之地。东南方的山峰名为日铸之峰,据说是欧冶子在此铸造过兵器。寺后面有一座高崖上的阁楼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在这里居住。
那里有一泓泉水,它最初是从石隙间流出的。泉水冬暖夏凉,逐渐形成了一条小渠,无论是春夏秋冬都不会干涸。后来这条小渠扩展开来,向南流去,最终在一片沙土地里隐藏起来,旁边又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向东直到山麓,汇聚成一个大池塘。起初小渠时深度不足一尺,清澈透明;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崖壁上的松树、竹、花朵等植被都倒映在水中。因此秘书卿白野公经常来这里游玩,整天坐在水边,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活水源”。这里有一块石头蟹,大小和钱币相仿;还有小鲼鱼,全身黑色,居住在石缝中;水鼠经常来到泉边捕食它们。水中草本植物主要是水松、菖蒲,鸟儿中有一只大得像鹌鹑,全身漆黑,嘴巴尖红,总是在枝头鸣叫,声音像竹林里的竹鸡一样清脆。此外还有两只长尾虫,经常从竹中出来,站在石上休息和饮水,鸣叫着离开。早春时节来的时候天气很冷,所以水族生物都不出现。到了这个时候,所有动物都纷纷出没。还有四五只虫子,个头大得像个小手指,外形像一个半开的莲蓬,整天在水面旋转行走,阳光照射其背部时,颜色犹如紫色水晶一般。我不知这究竟是什么虫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活水源”的自然美景呈现给读者,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之情。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如“活水源”、“石蟹”、“水鼠”等,这些细节描绘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