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蟠拏撑住,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诗句:
-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 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
- 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
- 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 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
- 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蟠拏撑住,不可名状。
- 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
- 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
- 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
- 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
- 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
- 既入,则懔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译文:
在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这一天,连绵不断的雨停了,天空显得非常清澈明朗。我和我的好友们认为登高赏景的约定不能受天气影响,于是备好了食物和美酒,一起前往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南大约三十里的路程。我们到达后,便放下行囊,登上车子,沿着平地和浅滩间的小道前行,路边的竹子和石头都被茂密的植被遮盖着,有一口隐蔽的泉水藏在树丛之中,发出泠泠的琴声。我高兴地停下车来聆听,听了许久才离开。来到白云寺,参观魏公祠,并在远公庵休息。然后从山脚开始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爬。山上有很多奇特的岩石,有的像躺着的老虎,有的像是站立的狮子,还有的像是张开的大嘴,形态各异,难以用语言描述。另外还有泉水从乱石之间冒出来,名为“白云泉”,它细长的水流环绕流淌,最终流向了山下的水塘;我提壶尝试品尝了一下泉水,味道异常甘甜清凉。泉水上方有一座小亭子,名字与泉水一样。这里的草木长得非常茂盛,可以乘凉也可以歇脚。经过这里之后,山峰回环曲折,每走十步就有一次转折,曲折而上,直至龙门山。两座山峰并排耸立在那里,它们好像要合在一起通到一处,狭窄危险且深邃黑暗,经过的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迈步而行。山顶上还有两座石屋,大的可以坐下十个人,小的可以坐下六、七人,都是石洞,空旷宽敞的洞穴被宽大的石头覆盖着就像房子一样。一旦进入其中,就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压力感,于是我们互相拉着手继续前行,到了这里,大概已经到达了天平山的一半高度了。
赏析:
这首《游记》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作者游历天平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和审美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山路曲折蜿蜒、奇石异草、清泉流水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愉悦感受。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