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宪在朝,凡大臣为新进所媒孽者,必反覆辩析,且以爱惜人才之意上达。言官以言语微过被谴,亦必委曲言其不足深罪,赖以全者甚众,人称得宰相体。(琬琰录)

天顺末,谗者谓:宪皇,景帝尝废之,当别立嗣。英皇意颇疑之,独李贤不从。一日,上病卧便殿,召贤谕曰:‘今庶事颇宁,顾大者反摇,奈何?’贤曰:‘此国本也。’力陈不可动。上曰:‘然则此位竟传太子乎?’贤叩头贺曰:‘宗社幸甚。’遂传旨召太子,须臾至,贤曰:‘殿下事定,趋出谢。’太子抱上足对泣,谗遂不行。成化初,贤遭丧夺情,实宪皇固眷云。(后渠杂识)

天顺中,李文达公独见宠任。时冢宰王翱、大司马马昂,皆为英庙眷遇,而尤赖公所维持。凡公有所荐举,必先谕意二公,至御前畴咨时,于文则诿诸王公,武则诿诸马公。或既自举其人,亦必曰:‘臣所知如此,还须召某等再审。’二公亦如公言。以是上不致疑,下皆信服。

诗句:玉堂丛话·调护
译文:彭文宪在朝为官,凡是大臣被新进的官员所诋毁诬陷的,他必定反复辩析,而且以爱惜人才的意思向皇帝上奏。言官因言语微小过失而被斥责的,他也必定委曲陈述其不足之处,能够保全的很多人,人们称他为宰相的体察。
注释:玉堂:这里指的是翰林院,是朝廷中负责草拟诏书的地方。丛话:杂记、笔记之类的文章。调护:指处理、维护事务。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彭文宪在朝为官,他对待大臣和言官的态度非常严谨公正,无论是大臣还是言官,他都会尽力维护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他的这种态度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被誉为是宰相的体察。同时,他也善于处理各种事务,能够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让人们对他的工作能力和智慧都赞叹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