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合壁。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赏,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左为故宋御教 ,亲军护卫之所,大内要地,今作荒凉僻境矣!何如镜隙,阴晴常满,万古不亏,区区兴废,尽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
【注释】胜果寺:在今南京市西,因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读书而得名。月岩:岩石上的洞穴。隙:缝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胜果寺岩石上观月的诗。岩石上有一个圆孔,中秋之夜月光通过这个空隙照射进来,照得满洞通明,犹如一个合璧的圆镜。诗人用“自窦中望之”来说明这一奇景,使人觉得这圆洞就像一面镜子,把天上的月亮都映射出来了。“阴晴常满”四字,形容岩石上观月的情景,真是妙不可言。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这里说,人世间的一切兴衰荣辱,都不过是这岩石上明月的陪衬,诗人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暗含着对人事沧桑变迁的讥讽和感叹。
交代地点,点出题意。颔联写月映石壁,照彻孔隙,光华如合璧之圆镜;颈联则写岩石上月影随阴晴而变化,万古常明,不受人间兴废更替的影响。尾联由咏月转抒议论,认为人世间的升沉得失,不过都是岩石上明月的陪衬,作者对世事沧桑变迁表示出一种冷眼旁观、冷嘲的神态。此诗虽只是写景,但其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事沧桑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