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 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嗽吾齿。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又云:不须写入熏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水乐洞雨后听泉
【注释】: 水乐洞,在烟霞岭下,岩洞空豁,幽深窈窕。山泉从洞中流出来,从石缝滴滴作响,声音清亮如金石。而且泉水味道清新甘甜,又赶上雨水之后泉量增多,那清冽的声音真胜过美妙的乐曲。每到一处都能让心灵得到净化,石头也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让我牙齿发痒。于是想到苏东坡说:“只要在空山的石壁下面,接受这种有声而无用的好清流”又云:不必用琴弦去弹它,纵使有这样的声音也听不到。我们难道没有耳朵吗?更应该用心灵去感受这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山水时所作。他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水乐洞雨后听泉”,点明诗题,交代了游赏的时间和景点,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诗人置身于烟霞岭下水乐洞,观赏着清泉从岩石的缝隙中流淌而出,发出叮咚声响。那声音如同金石相击,清脆悦耳。诗人被这美妙的声音所吸引,陶醉其中。
颔联“且泉味清甘”写泉水的味道。这里的“清甘”是指泉水的味道既清新又甜美,与前文“金石”相呼应,更加突出了泉水的美妙之处。诗人对泉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已经品尝到了泉水的甘甜。
颈联“更得雨后泉多”写雨水对泉水数量的影响。在下雨之后,泉水的数量会增多,那声音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悠扬。诗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美景真是让人心醉啊!
尾联“因思苏长公云”回忆了苏东坡对泉水的见解。苏东坡曾说:“只要在空山的石壁下面,接受这种有声而无用的好清流。”这句话给了诗人很大的启发。他明白,泉水虽好,但并非人人皆能欣赏。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
整首诗以水乐洞雨后的泉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将这份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